湖南省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收官联考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0000字。
湖南省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收官联考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长郡中学的小张同站上查阅“批判性思维”相关资料时,读到了布鲁克菲尔德这本《批判性思维教与学》,下面是该书的部分图书目录、试读内容以及读者评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
图书目录(部分)
第一章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挽救了我的生活 发现假设
批判性思维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要批判性思考?
哪些假设需要批判性思考?
假设不分对错,只论是否适宜 小结
第二章跨学科的批判性思维 不同学科的共同之处
五大思想渊源 小结
第三章如何学习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 如何示范批判性思维?
具体经验 困境迷惑 循序渐进 小结
试读内容
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小组学习是最有趣的学习方式,这一说法出现在大部分问卷中。约80%的学生声称,小组学习中那些切中要害的问题让他们受益最深。似乎当同伴指出来的时候,学生更能发现假设和新的角度。他们生动地描述了被同伴提问一些从未考虑过的问题时的情形,从同伴对自己观点的反馈和提出的不同角度当中,他们学到了很多。不论是从它的预测性还是反复出现的频率来看,这一发现都值得引起注意。一节又一节, 一次又 一次,一年又一年,学生不断地告诉我,正是通过小组学习中的同伴交流,才让有时十分抽象的批判性思维有了血肉,更容易让人理解。
考虑到通过深度自省来认识自己的动机、假设和世界观有多难,若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组学习被多数学生认可,因为这种学习的方式很有趣,而且也让学生收获很大。
B. 我们习惯用自己的思维框架来认知自己的思维,所以很难靠自己来认识自己的假设。
C. 设计活动时提供新颖的信息、问题或思考角度,是小组学习活动有效性的首要保证。
D. 相比于老师的质疑和提问,学生可能更容易接受被同伴提问或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从文本内容看,“试读内容”应该选自第三章第一节《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
B. 人们的行为受到假设影响,如果不能对假设加以批判,就很难真正养成批判性思维。
C. 批判性思维学习可通过不同学科或不同形式来实现,但都应当遵守循序渐进的方法。
D. 批判会话有严格的基本准则,练习强度明显大于情景分析,效果也要优于情景分析。
3.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作者所主张的“小组学习”理念的一项是(3分)
A. 学习《劝学》时,老师将本节课的讨论主题明确为:在AI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是 否还需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学习《过秦论》时,小刘和同学们展开了激烈讨论,他提出了这篇文章“以叙代议”不符合“论”的写法的观点。
C. 学习《鸿门宴》时,小刘和朋友讨论项羽的人物形象,大家一致认为项羽刚愎自用且优柔寡断,缺乏战略眼光。
D.学习《边城》时,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心理学概念“情绪价值”,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小说中有怎样的情绪价值?
4.下图是小刘同学提出的“批判性思维的课堂模型”,结合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批判性思维的课堂教学模型
A. 批判性思维的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两个部分,二者都聚焦“思维过程”。
B. 课堂教学模型里从“质疑”到“假设”的过程与上文作者提的“质疑假设”的做法一致。
C. 在教师引导学生对“假设”进行论证评估的环节,学生可通过演绎归纳论证进行推理。
D. 学生通过建构知识策略,并不一定就能做出正确判断,可能还要再次经过假设和推理的过程。
5.本书作者在《前言》中写道:“我试着以一种亲切、放松和会话的方式来写这本书。”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这一 特点是如何体现的。( 7 分 )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材料一:
早期的烤肉
张中行
民国初年,来北京的外国人有个口头禅:“到北京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辜氏民国十九年(1930) 作了古,二三十年之后,兴趣由人转到物,口头禅变为:“到北京不可不吃三烤。”所谓三烤是烤鸭、烤肉加烤白薯。
三烤之中,对烤肉我有较深的印象,又当时所见,现在不能再见,所以想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