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部分地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9440字。
江苏省部分地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一种信息密度高、应用场景广、传播时效强的网络表达方式,“网络梗”越来越成为网络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网络梗”虽源起于特定场景,却因在网络社交平台发酵得到普遍认同而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因而具有极强的传播时效。“网络梗”在网络空间传播的过程中,其词义被不断引申扩大,不仅娱乐性质的网络流行语被称为“梗”,一个热点人物或社会事件,影视剧里的经典台词或片段,平台媒体流行的段子和音乐等等热门、简短的话语符号都可以称为“网络梗”。在信息网络时代,如何提升“梗能力”,讲好正能量故事呢?
首先是“借梗能力”。借助网络梗,包装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实现最大的传播效果。近两年有一些成功案例值得注意。一些平台媒体上的官方账号,近年借助“热梗”,新瓶装旧酒,实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破圈”。比如,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央视新闻”抖音账号借助当时的流行歌曲《少年》,该短视频随即火爆全网。官方融媒体账号积极借助媒体平台的其他热梗,不断创造网络传播“爆款”,不仅获得巨大的网络流量和网友共鸣,同时也净化了网络话语环境。
其次是“解梗能力”。“网络梗”是在民社交互动慢慢产生的,有的也不排除存在幕后推手,很多梗带有低俗恶搞甚至负能量的含义。对于网络宣传而言,如何消解“网络梗”的负面含义,甚至达到“扭负为正”的效果,是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重要方面。由于网络梗产生于络氛围中,极容易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吸附进来,并进行庸俗化解读,消解掉其中的严肃性内容和约束功能,这给网络宣传带来很大挑战。有些词一旦关联成功凝结为网络梗,再想解梗就很困难了。“解梗能力”的建设对于网络宣传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最后是“造梗能力”。网络空间中党的创新理论宣传,还需要主动出击,主动“造梗”,主流价值观的“梗”越多,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网民中的话语权和穿透力就越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就会越主动。前些年,共青团中央在B站力推的现象级动画片《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就造了很多正能量的“梗”,比如“兔子”“种花家”“蘑菇蛋”“眼睛里进沙子”“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等等。近年来,青少年群体的爱国主义价值观日益强烈,为“造梗”提供了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总结起来,“造梗”要有现象级的主旋律作品作为依托,产品创作、宣传推广、热词引导等各个环节同时发力,形成一个系统工程,才能从中生发出众多经典性的人物、事件、意象,使之成为承载中国故事的重要文化符号,不断丰富和建构中国特色话语体系。需要注意的是,“网络梗”是有时效性的,“热梗”用得好就是流量“密码”,过气的“老梗”一用就是流量“毒药”,所以网络宣传领域的“梗能力”建设也是一个长期需要不断翻新的过程。
(摘编自光明网《提升“梗能力”,讲好正能量故事》,作者卢刚)
材料二:
近日,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印发通知,从2024年10月起,部署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
“雨女无瓜”“你个老六”“硬控”“city不city”……一段时间以来,各种网络黑话烂梗频频出现,让人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更在孩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梗”是一种络话语,有着巨大的传播优势,因此可以巧借“梗能力”讲好正能量故事,传播党的创新理论。
B.借助网络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络梗”的负面含义,也需要主动出击,创造出更多的主流价值观的“梗”。
C.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不符合语言文字规范的网络平台流行的黑话烂梗频频出现,不仅影响了日常交流,而且也常常引发不良后果。
D.网络平台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审核严格把关,相关部门加大对媒体网站平台网络黑话的治理力度,能有效控制黑话烂梗的传播。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仅娱乐性质的流行语可以被称为“梗”,热点人物或事件,影视剧里的经典台词或平台媒体的段子,含义丰富,意义独特,都可以称为“梗”。
B.黑话烂梗的流行的根本原因是在当前条件下,电子化产品普及率高,孩子跟这些产品接触的频率增多,接触这些黑话烂梗的机会也相对增多。
C.治理网络黑话烂梗,谨防限制网络语言表达,黑话烂梗如果运用适度,有积极意义,也可以活跃气氛,有利于个体之间的真诚交流、真情交融。
D.治理网络语言乱象,不是一时一地、一人一方的行为,而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联动,形成合力,并能动态跟进网络语言的发展变化。
3.下列能够作为“解梗能力”的典型例证的一项是( )
A.马自达公司针对网络上有个梗叫“马自达塞车梗”,邀影星代言,推出新的金句“开马自达像赛车,你不开马自达,怪不得你塞车!”。
B.“人民日报”改编感人至深的歌曲《向云端》,用美声唱法重新演绎,配上中国航天大国重器腾飞的场景,带来“祖国河山大好”的感觉。
C.国产动漫《大圣归来》上映的时候,爆棚的口碑曾经催生出“自来水”(自发而来的水军)的梗,体现了青少年群体的爱国主义价值观日益增强。
D.2021年《觉醒年代》上映的时候,产生了诸如“《觉醒年代》的续集,就是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延乔路的尽头是繁华大道”等热梗。
4.材料一结尾段,论证“网络梗”时效性时,使用“热梗”“密码”“老梗”“毒药”等词语,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5.学校为响应“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召开“规范语言,从我做起”座谈会,会上有人认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无需担心网络烂梗的社会影响。请你针对这一说法,根据材料内容拟写一份发言提纲,表明你的观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下跪何人
阎秀丽
戏台空落落的,早已不复初时的盛况。几面褪了色的小旗子,哗啦啦地翻卷着老刘的记忆。
戏台是按照场地斜坡搭建的土台,前高后低。老刘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壁虎似的趴在戏台前,仰着脖子看上面的人你方唱罢我登场,有时候还不慎被踢起的尘土迷了眼。
老刘往四周看了看,嘴里哐切切哐切切地在戏台一侧提甲出场,云手、踢脚、跨腿、整袖、正冠,把记忆中的“起霸”动作相继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