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北四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1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2/21 10:27:2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7 总计:17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6730字。

  江苏省苏北四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23 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3.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个人优良文风如何养成?我认为多读古代经典是不二法门。古人视“立言”为“三不朽”之一,因而特别重视著书立说,并留下极为丰富而宝贵的遗产。经典古文,历史文化积淀厚重,起承转合独具匠心,遣词造句生动精巧,成语典故丰富多彩。作为中国的文化人,主动自觉地挑选一些合适的篇什用心去读,完全是应该的。
  从经典古文中谕出“文心”。试想一下,诸葛亮的《诫子书》如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如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周敦頤的《爱莲说》如不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这些层章还能流传千古吗?《文心雕龙》说:“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这句简单的话所指正是好文的真谛。虚夸不实的大话、无病呻吟的废话、不接地气的官话、没有内容的空话、人云亦云的套话、自以为是的急话、胡说八道的鬼话,都不可能有“文心”,更不用说深造自得。这样的文章,不可能让人喜爱,更不可能广为传播。
  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因为它们都能追求创新而师法自然。文无定法是指不要墨守成規,不能生搬硬套,并不是说写作没有遵循的原则。陆机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杜甫说“语不惊人死不休”,陈于陛说“作文不必论奇古,须自成一家意见”,这些都在强调创新,包括内容、形式、语言等各个方面。至于写作方法的最高境界则是师法自然。陆游说“琢雕自是文章病,奇险尤伤气骨多”,李梦阳说“夫文者,随事变化,错理以成章者也”,董桂敷说“造化真文章,本自无定相”,所强调的都是师法自然,袁枚甚至说“凡作诗文者,宁可如野马,不可如疲驴”。
  语言修辞也极为重要。《文心雕龙》说:“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磨,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安也。”文章文采焕发,一定是章节没瑕疵;章节鲜明华丽,一定是句子没有污点:句子清洁明净,一定是字词没有瞎用。这句话虽着眼于字句章篇关系,核心意思則是说,把文章写好就要讲究语言和修辞。对语言修辞的重视,我国有悠久传统,所谓“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就是强调这一点。
  (摘编自华学诚《优良文风的养成之道》)
  材料二:
  在汉语词汇中,“清”与“自然”在审美领域是备受推崇的两个概念。
  《说文解字》解释“清”就是“澄水之说”。什么叫“澄”呢?《说文解字》又用“清”字给解释回去了。综合来说,清的本义就是形容水流安静而纯净透明的状态。虽然天地万物争奇斗艳,“形难为状”,但纯净透明的“清”一定是最受人赏爱的。
  具体到文风,正如宋代林景熙《王修竹诗集序》说:“天地间唯正气不挠,故清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典古文是极为丰富而宝贵的遗产,体现古人“立言”的价值追求,值得用心去阅读。
  B.“文无定法”指写作要在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追求创新,但须遵循一定原则。
  C.“清”就是“澄”,清澄是未被搅动、未掺杂质的纯净之美,是文章表现形式上的大美。
  D.材料二认为,王国维的词作融入了新旧交替时代的哲思,南宋以后少有人超过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主张文章“师法自然”,又强调讲究“修辞”,二者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B.文风不仅关乎语言风格,还与作者“人品”有关,要努力追求清气与正气的结合。
  C.内容的自信决定了文风的自信,而内容的自信则来自于作者对操守与德性的关注。
  D.文学家只要关注时代和生活,拥有深刻的思考,就可以写出让人流连忘返的作品。
  3.下列表述,不能体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创作主张的一项是(3分)
  A.《三国演义》是作者在有关三国故事的宋元话本、戏曲和轶事传闻的基础上,依据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为其所作的注进行的再创作。
  B.《促织》中,蒲松龄通过人变虫这一荒诞手法真实反映了重赋之下百姓的疾苦,同时又冷静观察社会现象,批判了当时社会的不合理处。
  C.《平凡的世界》中,路遥深入生活,目睹了基层的艰辛,写出真实感人的故事,同时又能站在历史的高度审视,提升了作品的思想价值。
  D.《红楼梦》以作者熟知的封建大家庭的兴衰为背景,以宝黛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全貌,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
  4.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画线语句?(4分)
  5.李淸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是经典作品,请结合材料简要说说其对我们养成优良文风的启示。(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理解内容,找到相关信息和选项比对。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通读文章,理解内容、观点,确定信息源,选项在用词,句意方面比对。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理解文章内容,理解文中观点,判断选项是否适合做论据。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划线句子的能力。结合语境分析,注意句子修辞、句式。
  (5)本题考查学生利用文中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文章内容和观点,结合题目要求回答。
  【解答】(1)D.“南宋以后少有人超过他”有误,原文“余之于词,虽所作尚不及百阏,然自南宋以后,除一二人外,尚未有能及余者,则平日之所自信也”是王国维自己认为的,材料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证明“文风的自信在本质上来自于内容的自信”。
  故选:D。
  (2)A.“二者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于文无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应物兄(节选)
  李 洱
  虽然是春天,但应物兄抵达波士顿洛根机场的时候,却是大雪纷飞。
  从机场到哈佛,平时只需要三十分钟,这天却走了一个半小时。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乐景写哀,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因为拥堵,他见导师程先生的时间被迫推迟了,但他觉得,这种想见又见不着的感受,也有一种特殊的美。
  程先生看到他,上来就说:“应物,知道吧,子贡让我应许你们做个兼职院长就行了,哈佛不要放下。什么絭不兼的?鱼与熊掌,不可得兼。济大就是熊掌。”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