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2/15 8:02:3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5 总计:5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1720字。

  广西桂林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散文被称作“美文”,这种美首先体现在语言上,只有优美的语言才能营造出优美的意境,才能传达出美好的思想。语言是散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美是散文美的重要标志。
  古代文人特别重视语言,古典诗词也好,骈文韵文散文也罢,都有炼字炼句的传统,所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有人反对雕琢文字,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过度的雕章琢句甚至以词害意、雕琢伤气,那当然是要反对的。但是作为语言的艺术,文学创作必须重视语言。汪曾祺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又说:“世界上没有没有语言的思想,也没有没有思想的语言。”这话一语中的。你不写好语言,哪来好的小说、好的诗歌、好的散文?思想又何处安放?散文的语言应该是美的。这种美不是堆砌华丽的辞藻,而是通过语言的有效运用营造出美的意境。通过文辞的准确、考究与机巧,字词的节奏,音韵的高低错落,长短句式的搭配来营造出语言的古典美。同时散文的语言又要明白晓畅。韩愈说过:“文从字顺各识职。”文章要表达清楚,行文要自然妥帖,不矫揉造作。散文的语言,既要典雅精致,又要明白晓畅,这是一种好的文风,是对祖国语言的尊重,也是对读者的尊重。我们提倡有难度的散文写作,这种“难度”体现为生活深度、思想高度和精神力度,但绝不要制造“阅读的难度”。能把文章写得让人看得懂而又喜欢看,这是本事;把文章写得云山雾罩不知所云,那叫无能。
  散文要具有张力。散文要想立得起来,就要有张力。具体而言,就表现为表象“言”与它的实质“物”之间距离的大小以及联系的紧密程度。好的散文在于它的“言”与“物”不是同时存在于一个层面上,“物”是隐藏在“言”的后面的,不是停留在“言”的表面的,是需要读者用心去体会和发现的。语言要做到表象和实质有距离,但又可以顺利地由此及彼。要让文本成为一条表面上风平浪静、内在却波涛汹涌的大河。字面上读来冲淡平和,然而不知不觉之间,阅读者却已被引领到另外一种情绪之中,让阅读者进入到一个广阔深邃的情感空间。也就是说,好的语言,不仅在于字面上所表现的意思,更在于语言暗示出多少东西,传达了多少信息。就是要“言外有意”“弦外有音”,看似平常的文字,却隐匿着深邃的精神秘密和思想火花。纵深与宏阔,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的文本才有魅力。
  散文要善于讲故事。中国散文的起源是从记事甲骨卜辞开始的,叙事性是中国散文的一个重要传统,我们要学习古人的叙事艺术。《郑伯克段于鄢》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间为了争夺国君权位而进行的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全文仅七百余字,语言生动简洁,人物形象饱满,情节丰富曲折,首尾完整,结构严密。用这样少的笔墨,写出如此纷繁的事件、如此多样的人物,层次又如此分明,语言如此凝练,堪称中国传统叙事散文的经典之作。
  如果可能,散文最好有趣。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文学也应该多样。散文应该有点趣味,即便是重大、严肃的主题,笔调也不妨轻松、幽默一点。我们与人相交,最怕的是面目可憎,言语无味。与文章相交,也是如此。
  (摘编自徐可《定体则无,大体须有——散文创作之我见》)
  材料二:
  文学理论中“张力”概念首见于英美新批评主将之一——艾伦•退特的《论诗的张力》(1937年),虽然“张力”是新批评针对整部文学作品而言的,但欲使文学具有审美的张力,毫无疑问取决于文学语言。换言之,文学语言不仅承担着制造文学张力的任务,其本身也应是这种张力的实现。
  首先,我们常见的一些修辞,就能很好地制造文学语言的张力。例如比拟,曹植的《七步诗》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在诗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语言美是散文美的重要标志,散文的语言,既要典雅精致,又要明白晓畅,要做到“言外有意”“弦外有音”。
  B.散文写作的“难度”应体现在生活深度、思想高度和精神力度上,而不是写得云山雾罩,让人难以理解。
  C.曹植的《七步诗》用物代替人来表达感情,向外、向内传达了两种意义,制造了文学语言的张力。
  D.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如果缺失了“断肠人在天涯”的叙述,前面白描的物象就失去了暗示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伯克段于鄢》是中国传统叙事散文的经典之作,全文情节丰富曲折,结构严密。
  B.“张力”概念是艾伦•退特提出的,它可用于评论整部文学作品,也可用于评论文学语言。
  C.材料一采用了总分结构,作者从散文的语言、张力、故事性、趣味性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D.材料二第二段运用了例证法,阐述了常见的一些修辞能很好地制造文学语言的张力的道理。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叙事性是中国散文的一个重要传统”的一项是(3分)
  A.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归有光《项脊轩志》)
  B.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C.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姚鼐《登泰山记》)
  D.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材料一第二段是如何引出“散文的语言应该是美的”这一观点的?请简要分析说明。(4分)
  5.下面是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一段话,语言极具张力,请结合两则材料对此做简要分析。(6分)
  它(地坛)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季老六之梦[注]  王 蒙
  二○一九年九月七日,朋友们为××市文联老主席、画家季乐绿、昵称季老六先生举行盛大聚餐,祝贺老六公八十八“米寿”,人们举着酒杯欢呼:“得米望茶!”然后争论茶寿到底是多大,有说是九十八的,后来统一为对季公一百零八岁的共同期许。
  “您的第一阶段任务,一百单八岁!哈哈哈哈哈……”
  米寿宴后三日,季公跳了一夜舞,另加唱了大半夜歌,歌曲多样不仅限伴舞曲子。
  他的罗圈腿变直变长,他的步伐潇洒老练,他的身躯摇曳自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