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24-2025 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0280字。
福建省福州市2024-2025 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完卷时间 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之际,出现了一种上下相连的“深衣”服制 .深衣的裁制在尺寸和样式上有非常细致的规定,具体来讲体现为:土衣用布六幅,下裳用布六幅,共十二幅,象征一年的十二个月;袖口为圆形,如规;象征应规而行;方形的交领如矩,寓意遵礼法而不逾矩;背面的中缝延伸至脚踝,依旧笔直如墨线,象征着为政端方正直;下衣的底边如秤杆秤锤,显示出公平正义的处世智慧。
(摘编自邹蕴《庄子的“宇宙身体”观及其美学意涵》)
材料二:
深衣是《礼记》记载的一种极具传统文化内涵的服饰,从古至今都备受学人关注。古人对深衣形制的研究由来已久,现存“深衣”文献的记录最早可溯源至《礼记》。古代儒者解析深衣形制多采用文字考释的方式逐句解经,此方式有利于对经文内容做细致深入的分析,但难以突显诸家在深衣形制观点上的差异。从先秦至唐代与深衣形制相关的文献多集中在唐代《礼记正义》中。据《礼记正义》记载,汉唐经学家在解释“衽”时认为,衽在深衣裳幅之旁。宋至宋末元初,衽在裳 (或衣裳)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深衣服制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服制在裁制上有着较为细致的规定,同时也具有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
B.古代诸儒解析深衣形制多采用文字考释的方式逐句解经,这是诸家在深衣形制观点上难以突显差异的主要原因。
C.深衣作为一种富有传统文化内涵的服饰,从古至今备受学者们的关注,古人对深衣形制的研究可追溯至《礼记》。
D.历代深衣形制衣裳布幅分布和下裳裁制方法的不同,与诸家对深衣之“衽”位置理解的差别存在直接关联。
2.根据原文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深衣布幅、袖口、交领、中缝、底边等细节的设计,承载了古人对于理想人格的美好追求。
B.诸儒对“衽”的理解不仅反映了学术上的分歧,更展示了深衣形制随时代发展而演变的过程。
C. 由于经文中对具体形制规范记载的欠缺, “衽”成为了历代儒者可以自由发挥想象的对象。
D.马山楚墓成系统袍服实物的出土,打破了长久以来深衣释“衽”以书证书、字面猜索的局面。
高三语文——3——(共10页)
3.根据文本信息、下面这幅深衣图,最适合作为哪一时期的深衣形制示意图?(3分)
A. 宋朝以前 B 宋至元初 C.元明时期 D. 清代
4.关于“社位置与功能的解说,材料二与材料三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5.通过上面的材料,读者对于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方法、态度和价值可以获得哪些认识?请根据材料分析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乡村音乐
韩东
每年我都会去玉山村,在诗人棉子开的民宿“牛棚”小住[;闭关写点儿东西。如果没有灵感,那就四处转转,搜集一些将来可用的素材 今年,玉山村因为即将举办音乐节而格外热闹,而“牛棚”的房间都预订出,去了,于是棉子介绍我去了“工小社”
这也是一家民宿,但位于村子里,是由当年的供销社改建的。房子是当年的老房子,后面有一个院子,前店后宅的格局。艺术家景老师和新加坡的一家设计公司合作,开了这家售卖瓷器、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