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2024-2025学年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480字。
★2025年1月20日
河南省信阳市2024-2025学年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等考生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生成式人工智能不仅是一种新技术,更代表着生产应用的新范式,能够催生新产业和新业态。大模型的学习模式类似人类大脑的处理机制高基于答案逾用腐盛,通过学习不同的数据,能够形成多样化的能力,而无须针对特定任务开发定制算法。通过自然的人机交互,用户可直接通过对话生成应用程序,用户就是程序员,数据和场景本身就是软件应用。这一突破改变了软件开发范式,使软件开发由代码驱动向语言描述驱动转变,在需求分析、代码编写等软件开发的各个流程,都显著降低了技术门槛、提高了开发效率。这种新范式同时也给软件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带来了新模式,使各行业的体系变革和生态发展都有了新逻辑和新路径,促使新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将引领产业变革,成为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的主阵地。
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安全风险和治理挑战不容忽视。由于大模型自身结构和生成机制存在漏洞,有被恶意攻击的风险,同时大模型自身的知识表达和学习模式还存在缺陷,经常出现常识性错误、杜撰内容等“幻觉”。
为此,应建立针对大模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监管与治理体系,从数据安全、模型安全、内容安全、伦理安全等多个角度,保障大模型研发和应用安全可信。同时,为充分发挥大模型的带动作用,必须确保大模型的健康合理应用。然而,当前在大模型应用上仍存在一定误区。一是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化”,仅将其视为生成文案的办公工具。这种应用方式大大限制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潜力。大模型不仅可以用于文案生成,还能够在数据分析、决策支持、辅助管理等多个重要环节发挥作用,其应用价值远超办公自动化。二是将生成式人工智能“神化”,误将其视作万能助手。虽然大模型具备强大的通用能力,但在专业领域的赋能往往依赖专业知识,通用大模型难以满足需求,只有与根据专业领域的知识和需求定制专用模型相结合,才能实现更为精准和有效的支持。
(摘编自《激发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创新活力与应用潜力》,《学习时报》2024 年10月14日)
材料二:
人既是理性的,也是情绪化的,正是理性与情感的融合构成了人性的基础。交互主体性表明,作为具有自主性和目标导向性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极有可能以一种不对称的主体形态进入人性领域,忽略人类情感和直觉的重要性,同时激发和压制人类的深层欲望,改变人类理性与情感之间的平衡和协同机制。
理性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数据分析、模式识别和决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模型的学习模式无须针对特定任务开发定制算法,可在人机交互中直接生成应用程序,这一过程的程序员是用户自身。
B.将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化”,或将其“神化”,都不是健康合理的应用方式,都没有认识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局限性。
C.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以不对称的主体形态进入人性领域,这种不对称主要体现在理性的强大和对情感、直觉的忽略。
D.人的脆弱性体现在人在特定社会角色下表现出与其性格不符的异常行为,而超级人工智能会利用人的这种脆弱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软件开发转变为语言描述驱动后,相应的技术门槛反而得以降低,这也有助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推广与应用。
B.大模型的学习模式只是基于一个通用底座,它要在特定领域发挥作用,还需要与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
C.如果人们在长期的人机互动中习惯于程式化的交流模式,那么在真实的人际关系中也可能运用这种交流模式。
D.生成式人工智能产生的消费信息会导致某种特定思维反复强化人类的认知,使人类文化的生成、发展趋向单一。
3.下列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评价,最符合材料二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生成式人工智能打破了传统的“技术中立”幻象,塑造了深度的“技术理性”,也随即僭越了原有的“价值理性”。
B.就生成式人工智能而言,数字技术迭代导致技术生命周期缩短,加剧了不同主体在数字化应用中的“使用鸿沟”。
C.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对多源数据的自动化感知和精准化处理来模拟人的思维,实现思考决策和自主学习。
D.生成式人工智能展现出强大自主性和泛化功能,让人们越来越感觉到与人工智能的交流就像是和另一个人交谈。
4.对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存在的弊端,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从哪种角度进行论述的?请简要概括分析。(4分)
5.荀子《劝学》中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情境下,我们该如何“善假于物”?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奔走的红薯
谢枚琼
薯苗蓬勃得像一丛燃烧的绿色火焰,烧得母亲坐不住了,红薯苗长得都二尺多长了,得赶紧插地里去。父亲倒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他说,就在这两天的事。后山的菜地早已仔细翻耕过,一个个坎子打好,火土灰亦已烧好,堆在一旁,可谓万事俱备,虚位以待,就差一场雨了。
这是端午节前的事。父亲没有通晓天文地理的本寕,但他对时令气候却是了然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