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三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240字。
江苏省扬州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三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等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条形码上的信息与本人是否一致。
3.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书写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后人类的发展,与生物基因、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新材料、新媒介等技术密切相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人的身体的实际改造。后人类的身体改造离不开医学参与,但后人类改造主要指进行基因编辑以改变人的能力,或智能部件介入人体增强某种功能。
后人类当然包含大量想象,但这些想象不是历史上的文学想象,而是与人类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科幻想象,它们具有某种程度的科学因素。后人类文化具有软硬兼备的特征,硬的特征是技术形式,软的特征是科幻叙事。我们一向认为技术更具有基础性,技术发展决定了文化叙事形式。从封闭性的全知视角来说,这样的观点没有问题,但关键的问题是,立足当代,未来如何并不清晰可见,我们总是借助一些手段对未来进行推测,科幻探索就是一种关乎人类未来生活的思想实验,它在很多时候起了引领作用。所以,后人类文化一定是以相应的身体改造技术为基础,并与科幻作品结合,形成互相支持关系的一种文化形态。
观众通过阅读、观影、参与等方式进入科幻作品,在其中获得持续震惊的快感,这是当代都市文化的一个突出方面。如果我们把科幻作品当作一面镜子,就会发现,一个国家的科幻文化有多发达,这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城市文化就有多发达。一般来说,文化的范围远比文学的范围广,一个时代的文化包含这个时代的文学在内,后人类文化无疑将科幻创作包含在内,但提出科幻造就后人类文化这一问题就是想指出科幻创作的特殊性:它与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科技发展和未来想象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包含了丰富的未来维度。
在后人类发展中,我们不得不依靠科幻文本的描述来为我们开辟一些道路。这些道路并非现实的生活道路,我们也不可能立即将生活变得像文本描写的那样科幻。文学和影视都是虚构的,不会像技术一样实在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但它会改变我们的整体观念。只是,这种虚构的、想象的整体观念不仅无法在技术上得到实现,其实质也仍然是守旧的。因为,再激进的观念都无法超越当代文化生活和当代文化观念。科幻文本的确为我们建造了一个新世界,但这个新世界充斥着当下文化的痕迹,并不是真正全新的。就像我们站在今天的角度,回望过去百年的科幻书写,总会发现每一种书写都不可能离开其时代的限制,不可能超出时代赋予它的想象界限。
纵观科技发展史,我们会发现现实技术与科幻描绘的技术只具有外观上的一致性,前者无法达到后者展现出的伟大程度,这是现实与想象之间的正常距离。这一距离远若星辰。不过,从后人类文化的探索来讲,这两者的差异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接受这种差异,将观念保持为观念,现实归之为现实,就此不断调整观念,以接受不同于现实的观念形态,而这本身就是一种激进的文化状况。
(摘编自王峰《科幻如何塑造后人类》)
材料二:
科幻小说承担的文学功能,并不全然是远未来的、充满实验色彩的科技幻想,也可以聚焦当下的科技与社会问题,展开现实的观照和反思。在中国,1980年代初,郑文光提出“科幻现实主义”,试图概括以反映现实问题为旨归的科幻创作,而在欧美其他国家,弗里德里克•詹姆逊的《未来考古学:乌托邦欲望与其他科幻小说》、达科•苏恩文的《科幻小说面面观》等文论,也都谈到20世纪以来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后人类的发展建立在生物基因、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基础上,其想象具有一定的科学因素,并不是历史上的文学想象。
B.后人类文化特征包括技术形式和科幻叙事,其中技术是基础,作者认为技术发展因决定了文化叙事的形式而更为重要。
C.科幻作品的虚构性决定了其不能实在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同时也正是这种虚构性给了我们更多探讨未来可能的机会。
D.立足当下,在创新的想象中突破当下,以超越当下的方式获得主体价值的精神满足,对科技发展和科幻小说都很重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后人类改造主要是通过医学进行的基因编辑和智能部件介入,为病患者进行器官移植并不属于这种改造。
B.科幻作品对后人类状况进行了大胆想象,这些描述改变着人们的观念,从而促进了后人类文化的发展。
C.当下,虽然人类依然无法真正脱离身体而存在,但科幻小说必须突破这一事实,才能充分发挥其文学功能。
D.科幻小说行使其预演的特殊功能,对后人类进行审视,可以为人类在众多路径中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科幻电影《流浪地球Ⅱ》刚热播,中国某集团官微上就展示了电影中的行星发动机图片并喊话:“你们尽管想象,我们负责实现!”
B.美国科幻小说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基于对科技的深刻认识和自己非凡的想象力,一生创作了400多部科幻作品。
C.梁启超基于对中国革命未来的设想,在1902年写下了《新中国未来记》,指出60年后中国将完成君主立宪,国运昌盛。
D.在珠海航展引发热议的“白帝”乙型空天战机,是立足中国航空工业科技发展现状,对航空产业远景展开的大胆想象。
4.简要分析材料二第一段的论述思路。(4分)
5.下面这段文字出自李宏伟的《科幻,作为镜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6分)
很多人都会关心与想象未来,科幻作家独特的地方在于,他们的设想都有所依据。对科幻作家来说,重要的不是未来是什么样,而是未来何以会那样。体现在科幻作品里,则可以概括为,重要的不是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而是未来的生活何以会那样,我们今天的行为需要从其中得到什么借鉴与教训。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绝学之辩
符利群
本年三月,黄宗羲放下手头正在编纂的《明文案》书稿,与儿子黄百家再赴宁波。讲学点最初在广济桥高氏家祠,因听者众多场地局促,后迁至延庆寺,仍是听者济济。之后一迁再迁,以万氏白云庄为最久。
“慎独是学问的第一义,言慎独而身、心、意、知、家、国、天下一齐俱到。《大学》之道,一言以蔽之,曰慎独而已矣。慎独之外,别无学也……”讲堂内,一名侍讲学士捧着刘宗周的《子刘子学言》朗声宣读。
黄宗羲端坐上首,万斯年、斯程、斯大、斯同等兄弟在堂下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