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三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17 15:57:5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6 总计:16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240字。

  江苏省扬州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检测高三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将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等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条形码上的信息与本人是否一致。
  3.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主观题答案必须用0.5毫米书写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后人类的发展,与生物基因、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新材料、新媒介等技术密切相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人的身体的实际改造。后人类的身体改造离不开医学参与,但后人类改造主要指进行基因编辑以改变人的能力,或智能部件介入人体增强某种功能。
  后人类当然包含大量想象,但这些想象不是历史上的文学想象,而是与人类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科幻想象,它们具有某种程度的科学因素。后人类文化具有软硬兼备的特征,硬的特征是技术形式,软的特征是科幻叙事。我们一向认为技术更具有基础性,技术发展决定了文化叙事形式。从封闭性的全知视角来说,这样的观点没有问题,但关键的问题是,立足当代,未来如何并不清晰可见,我们总是借助一些手段对未来进行推测,科幻探索就是一种关乎人类未来生活的思想实验,它在很多时候起了引领作用。所以,后人类文化一定是以相应的身体改造技术为基础,并与科幻作品结合,形成互相支持关系的一种文化形态。
  观众通过阅读、观影、参与等方式进入科幻作品,在其中获得持续震惊的快感,这是当代都市文化的一个突出方面。如果我们把科幻作品当作一面镜子,就会发现,一个国家的科幻文化有多发达,这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城市文化就有多发达。一般来说,文化的范围远比文学的范围广,一个时代的文化包含这个时代的文学在内,后人类文化无疑将科幻创作包含在内,但提出科幻造就后人类文化这一问题就是想指出科幻创作的特殊性:它与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科技发展和未来想象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包含了丰富的未来维度。
  在后人类发展中,我们不得不依靠科幻文本的描述来为我们开辟一些道路。这些道路并非现实的生活道路,我们也不可能立即将生活变得像文本描写的那样科幻。文学和影视都是虚构的,不会像技术一样实在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但它会改变我们的整体观念。只是,这种虚构的、想象的整体观念不仅无法在技术上得到实现,其实质也仍然是守旧的。因为,再激进的观念都无法超越当代文化生活和当代文化观念。科幻文本的确为我们建造了一个新世界,但这个新世界充斥着当下文化的痕迹,并不是真正全新的。就像我们站在今天的角度,回望过去百年的科幻书写,总会发现每一种书写都不可能离开其时代的限制,不可能超出时代赋予它的想象界限。
  纵观科技发展史,我们会发现现实技术与科幻描绘的技术只具有外观上的一致性,前者无法达到后者展现出的伟大程度,这是现实与想象之间的正常距离。这一距离远若星辰。不过,从后人类文化的探索来讲,这两者的差异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接受这种差异,将观念保持为观念,现实归之为现实,就此不断调整观念,以接受不同于现实的观念形态,而这本身就是一种激进的文化状况。
  (摘编自王峰《科幻如何塑造后人类》)
  材料二:
  科幻小说承担的文学功能,并不全然是远未来的、充满实验色彩的科技幻想,也可以聚焦当下的科技与社会问题,展开现实的观照和反思。在中国,1980年代初,郑文光提出“科幻现实主义”,试图概括以反映现实问题为旨归的科幻创作,而在欧美其他国家,弗里德里克•詹姆逊的《未来考古学:乌托邦欲望与其他科幻小说》、达科•苏恩文的《科幻小说面面观》等文论,也都谈到20世纪以来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后人类的发展建立在生物基因、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基础上,其想象具有一定的科学因素,并不是历史上的文学想象。
  B.后人类文化特征包括技术形式和科幻叙事,其中技术是基础,作者认为技术发展因决定了文化叙事的形式而更为重要。   
  C.科幻作品的虚构性决定了其不能实在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同时也正是这种虚构性给了我们更多探讨未来可能的机会。
  D.立足当下,在创新的想象中突破当下,以超越当下的方式获得主体价值的精神满足,对科技发展和科幻小说都很重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后人类改造主要是通过医学进行的基因编辑和智能部件介入,为病患者进行器官移植并不属于这种改造。
  B.科幻作品对后人类状况进行了大胆想象,这些描述改变着人们的观念,从而促进了后人类文化的发展。
  C.当下,虽然人类依然无法真正脱离身体而存在,但科幻小说必须突破这一事实,才能充分发挥其文学功能。
  D.科幻小说行使其预演的特殊功能,对后人类进行审视,可以为人类在众多路径中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科幻电影《流浪地球Ⅱ》刚热播,中国某集团官微上就展示了电影中的行星发动机图片并喊话:“你们尽管想象,我们负责实现!”
  B.美国科幻小说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基于对科技的深刻认识和自己非凡的想象力,一生创作了400多部科幻作品。
  C.梁启超基于对中国革命未来的设想,在1902年写下了《新中国未来记》,指出60年后中国将完成君主立宪,国运昌盛。
  D.在珠海航展引发热议的“白帝”乙型空天战机,是立足中国航空工业科技发展现状,对航空产业远景展开的大胆想象。
  4.简要分析材料二第一段的论述思路。(4分)
  5.下面这段文字出自李宏伟的《科幻,作为镜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6分)
  很多人都会关心与想象未来,科幻作家独特的地方在于,他们的设想都有所依据。对科幻作家来说,重要的不是未来是什么样,而是未来何以会那样。体现在科幻作品里,则可以概括为,重要的不是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而是未来的生活何以会那样,我们今天的行为需要从其中得到什么借鉴与教训。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绝学之辩
  符利群
  本年三月,黄宗羲放下手头正在编纂的《明文案》书稿,与儿子黄百家再赴宁波。讲学点最初在广济桥高氏家祠,因听者众多场地局促,后迁至延庆寺,仍是听者济济。之后一迁再迁,以万氏白云庄为最久。
  “慎独是学问的第一义,言慎独而身、心、意、知、家、国、天下一齐俱到。《大学》之道,一言以蔽之,曰慎独而已矣。慎独之外,别无学也……”讲堂内,一名侍讲学士捧着刘宗周的《子刘子学言》朗声宣读。
  黄宗羲端坐上首,万斯年、斯程、斯大、斯同等兄弟在堂下首排。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