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南菁高级中学、常州市第一中学等五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5/1/13 21:56:0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2 总计:12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2290字。

  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学性是上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学派提出来的。俄国学者罗曼•雅各布森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提出了文学性这个术语,它指的是文学的特性。他说:“文学科学的对象并非文学而是‘文学性’,也就是说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雅各布森对当时各种社会学的、心理学的、政治学的、哲学的文学研究表示不满,认为这些研究就像一个警察,把凡是来过这个房间里的人,甚至是经过街边的人都捉起来,而不看他是不是“文学”本身。他的意思是,要把文学与非文学区分开来,要揭示文学的特性,然后再把文学的特性即文学性作为文学科学的研究对象。那么文学性在哪里?对于雅各布森和其他俄国形式主义者来说,文学性只存在于文学的语言层面里。因此,他们热心于“诗的语言”与“实际语言”的区别或“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的区别。雅各布森提出,文学性就是作家在对日常语言加以变形、强化甚至扭曲中,“对普通语言实施有系统的破坏”。
  在俄国形式主义学派中,对于文学性最著名的解释,来自什克洛夫斯基的《艺术作为手法》一文。在这篇论文中作者提出了文学语言陌生化原则,他认为,陌生化是和自动化相对的。自动化就是指我们感觉自动化。例如你第一次开汽车上马路的情境,尽管已经过去多年,可你还是记得自己第一次开汽车上大街时那种战战兢兢的、唯恐发生意外的心情;但现在你已经开了多年的车,十分熟练,甚至可以一边开车,一边打手机。前面那种让你永远不会忘记的情境属于陌生化,后面的情境则属于自动化了。陌生化让我们的感觉敏锐起来,这正是文学所需要的。例如诗歌中有很多特别让人感到陌生的句子,这些特别的诗句的确让我们感受到文学文本的文学性。
  但是我们能不能仅仅从语言的层面去理解文学性呢?这是不能的。文学是发展的,文学观念也是发展的,文学性也因此是变化发展的。有多少种文学观念,就会有多少种对文学性的理解。我们今天应如何理解文学性呢?80年代初掀起的“美学热”的滚滚浪潮,使大家在讨论中逐渐形成了文学的特性是审美的共识。这就是说,审美是区别文学与非文学的根本特征。
  进一步的问题是,作为文学性的审美性在具体的文学作品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作家在以情感去评价周围事物的时候,获得了自己的审美体验。如果作家把这种审美体验转化为语言文本,文学性也就产生了。那么文学性体现在语言文本的哪些方面呢?我认为,“气息”“氛围”“情调”“韵律”和“色泽”
  就是文学性在作品中的具体的有力的表现。
  气息是指语言文本中所呈现的人的鲜活的生命力。审美的主体是人,审美评价的主体也是人。具体到语言文本中,文学性的第一因素就是人的气息。古人说,有气则生,无气则死。人是如此,作品也是如此。作品中有气息,有鲜活的生命力是审美的首要条件,同时也是文学性的首要条件。氛围指语言文本中人与人、人与事、人与景的关系所流露出来的情感性气氛。文学作品总是在写人与人、人与事、人与景的相互关系中推进,如果作家真正用情感的眼睛去看待生活、描写生活、评价生活,那么就一定会使人与人、人与事、人与景的关系透露出一种气氛来。情调指语言文本中所呈现的感情的各种格调,如乐观的格调、哀愁的格调、明朗的格调、忧郁的格调等。在文学创作的审美活动中,情感对于作品主题的塑造是造成情调的主要原因。作家写的可能是一个普通的事件,但却是用自己的特定的不平凡的情感灌注的,那么这被描写的普通事件也可以表现出不平凡的主题,从而呈现出特别的情调来。作家也可以写一个奇特的事件,但他可以赋予作品主题以平凡的情感,从而改变原来素材的情调。韵律指语言文本中的节奏、声韵的和谐程度。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的节奏和声韵是文学的音乐美的主要表现。色泽指语言文本中所呈现的色彩的美。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不能像绘画那样着色,不能像要求绘画那样要求色彩丰富,但是在一些优秀的作品中,诗人、作家仍然讲究色彩的明暗和冷暖。
  对于文学性来说,气息是情感的灵魂,情调是情感的基调美,氛围是情感的气氛美,韵律是情感的音乐美,色泽是情感的绘画美,这一个“灵魂”四种美几乎囊括了文学性的全部。
  (摘编自童庆炳《谈谈文学性》)
  材料二:
  阅读是一种认知和审美的经验,是建立在内在听觉和活力充沛的心灵之上的。在我将近七十二岁之时,我日益感到自己一生主要的成长经验始于七岁那年,当时我说服了我的两个姐姐带我去布朗克斯公共图书馆,实际上是每天都去。我记得那里的书借期是两周,并可续借一次。我最喜爱的诗人有:哈特•克莱恩、华莱士•斯蒂文斯、威廉•巴雷特•叶芝、威廉•布莱克以及雪莱和济慈等人。
  现今世界上的大学里文学教学已经被政治化了。文学批评如今已被“文化批评”取代:这是一种由伪马克思主义、伪女性主义以及各种法国式或海德格尔式的时髦东西所组成的奇观。西方经典已被各种诸如此类的十字军运动所代替,如后殖民主义、多元文化主义、族裔研究。如果我是出生在1970年而不是1930年的话,我就不会以文学批评家和大学老师为职业,即使是我的英雄偶像萨缪尔•约翰逊博士,在如今大学的道德王国里也难以找到一席之地。
  我对布朗克斯公共图书馆记忆犹新的是,那些藏书中的核心部分都是基于审美和认知的考虑而遴选的,如果我不是在1938年而是在1998年怯生生地在那里跌跌绊绊走动的话,那我会发现有什么东西可用来陶冶自己呢?
  (摘编自[美]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上世纪初出现社会学等学科取代文学的趋势,雅各布森对此不满,提出文学性。
  B.作家用情感评价周围事物时获得的审美体验是产生文学性的重要前提。
  C.气息、氛围等仍然是文学性在语言文本中的具体表现,文学性只能从语言层面理解。
  D.文学是语言艺术,艺术门类的天然限制决定其无法像绘画一样呈现丰富的色彩。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善于运用设问句,一方面启发读者思考,另一方面在自问自答中推进论证。
  B.材料一围绕文学性这一话题纵向展开论述,在层层递进中详细阐明作者对文学性的理解。
  C.材料二分析了大学文学教学政治化的根源,指出真正的文学应该基于审美和认知的考虑。
  D.材料二紧扣作者的亲身经历娓娓道来,让专业性较强的文学理论问题更加贴近普通读者。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陌生化”的一项是( )
  A.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B.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D.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
  4.根据材料,简要概括俄国形式主义者与布鲁姆关于文学的观点有何相通之处。
  5.如欲从“气息”“氛围”两方面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作一篇文学短评,请结合材料写出评论要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豺狗和阿拉伯人
  卡夫卡
  我们在一块沙漠的绿洲上露营。我的同伴们已经睡着了,一个阿拉伯人高大的白色身影从旁掠过;他一直在照料着骆驼,此时正朝他自己的睡铺走去。
  我向后一仰,躺倒在草地上,我竭力想入睡,却睡不着,一只豺狗在远处嗥叫;我又坐了起来。离得十分遥远的嗥叫声突然一下子相当近了。豺狗们拥挤在我的周围,眼睛闪着黯淡的金黄色的光,随即又消失了。a它们柔软的身躯仿佛在一条鞭子的噼啪抽打下,敏捷而有节奏地扭动着。
  一只豺狗从我身后走出来,轻轻地拱到我的胳臂下面,向我挤靠着,好像它需要我的体温,然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