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平汝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20510字。
河南省许平汝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在讨论敦煌所见的建筑之先,我必须先简略地叙述一下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
至迟在公元前一千四五百年,中国建筑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系统。个别建筑物的结构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即台基、屋身和屋顶。台基多用砖石砌成,但亦偶用木构。屋身立在台基之上,先立木柱,柱上安置梁和枋以承屋顶。屋顶多覆以瓦,但最初是用茅葺的。
在较大较重要的建筑物中,柱与梁相交接处多用斗拱连接。屋身的立柱及梁枋构成房屋的骨架,承托上面的重量;柱与柱之间,可按需要或砌墙壁,或装门窗;或完全开敞(如凉亭),灵活分配。
一所住宅、官署、宫殿或寺院,都是由若干座个别的主要建筑物,如殿堂、厅舍、楼阁等,配合附属建筑物,如厢耳、廊庑、院门、围墙等周绕联系,中留空地而形成的庭院,或若干相连的庭院组合而成。
最初,在建筑内建造庭院是为了防御和保卫。后来它被贯彻到整个城邑。随着政治组织的发展,在城邑之内,统治阶级能通过军队或“警察”对人民进行武力镇压,实行所谓的“法治”,于是在城邑之内,庭院的防御性逐渐减少,只剩下隔别内外、区划公私(敦煌壁画为这发展的步骤提供了演变中的例证)的作用了。例如汉代的未央宫、建章宫等,本身就是一个城,内分若干庭院;至宋以后,“宫”已缩小,相当于小组的庭院,位于皇宫之内,本身不必再有防御设备了;北京的紫禁城,内分若干的“宫”,是宋以后沿革宫内有宫的最典型的例子。在其他古代文化中,也都曾有过防御性的庭院,如在埃及、巴比伦、希腊、罗马就都有过。但在中国,我们掌握了庭院部署的优点,扬弃了它的防御性的部署,而保留它的美丽廊庑能给居住者庭内“户外生活”,带来内心宁静的特长,并利用至今。
数千年来,中国建筑的平面部署,除去少数因情形特殊而产生的例外,莫不这样以若干座木构骨架的建筑物联系而成庭院。这个中国建筑的最基本特征同样地应用于宗教建筑和非宗教建筑。我们由于敦煌壁画而得见佛教初期时的情形,可以确切地说宗教的和非宗教的建筑在中国自始就没有根本的区别。
究其所以,大概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功用使然。佛教不像基督教或回教,很少有经常数十、数百人集体祈祷或听讲的仪式。佛教是供养佛像的,是佛的“住宅”,这与古希腊罗马的神庙相似;二是因为最初的佛寺是由官署或住宅改建的。汉朝的官署多称“寺”。传说佛教初入中国后的第一所佛寺是白马寺,因西域白马驮经而来,初止鸿胪寺,遂将官署的鸿胪寺改名而成宗教的白马寺。以后佛教用的建筑都称寺,就是袭用了汉代官署之名。《洛阳伽蓝记》中,“建中寺本是阉官司空刘腾宅……以前厅为佛殿,后堂为讲室”“愿会寺,中书舍人王翊舍宅所立也”等舍宅建寺的记载不胜枚举。佛寺、官署与住宅的建筑在佛教初入时基本上没有区别,可以互相通用。一直到今天,大致仍然如此。
(摘编自梁思成《敦煌壁画中的中国古建筑》)
材料二:
梁思成先生认为中国建筑平面部署普遍应用“庭院”是它最基本的特征。明清宫城以内,用众多大大小小的“庭院”容纳安排复杂的功能。宫城内建有多座宫墙,在大范围的宫墙以内又包含许多庭院。像东西六宫、乾东西五所,都被围在内廷宫墙里。根据围合方式与其中建筑的位置部署,可以将这些庭院分为三大类型:廊院、合院与园庭。这三类庭院内的建筑全部依南北中线,左右均齐配置。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敦煌壁画中的建筑样式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建筑中宗教建筑的一般特征和佛教初期情形。
B. 中国最初的宗教建筑均由官署或住宅改建,这是宗教和非宗教的建筑没有区别的主要原因。
C. 明清内廷宫墙里众多大大小小“庭院”建筑,被均齐配置于一条南北中轴线两侧,承担复杂功能。
D. 初唐莫高窟338西壁龛顶上画有兜率天宫,宫内正殿前的两堂中线和庭院中线垂直增强了空间感。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举汉代未央宫、建章宫和北京紫禁城的例子,说明中国传统建筑中庭院的特点和作用变化。
B. 中国传统建筑中庭院的作用随政治组织的发展而变化,其中能给人带来宁静的廊庑得以长期保留。
C. 材料二第三段将敦煌壁画中的廊院布局和二里头宫殿遗址进行对比,说明廊院的起源非常古老。
D. 莫高窟172窟北壁上的净土寺廊院是“一主二辅”规制,南北中线上北边的大殿为主,东西配殿为辅。
3. 下列选项,能够作为论据证明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徽州古村落讲究人居与自然的紧密结合,在总体布局上讲究依山就势、自然得体,大都逐山水而建。
B. 苏州园林的布局通过曲折的路径、巧妙的借景等多种手法,在有限的空间内展现出丰富的景观层次。
C. 中国传统建筑以对住宅中堂屋、正房、厢房等房屋的安排,来彰显夫妇和父子笃、兄弟睦的家庭伦理。
D. 故宫的四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建造精巧美观,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0米,长3400米的宫墙。
4.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5. 两则材料都运用了古籍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三种研究古建筑的方法,请举例说明。
【解析】
【导语】两篇材料均探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及其历史渊源。材料一详细介绍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系统,以庭院作为主要特征。通过敦煌壁画,展示了建筑从防御功能向美学功能的转变。材料二则通过实例说明明清宫城的庭院布局,并探讨廊院的历史演变,强调其在宫廷建筑中的重要性。两篇材料共同表现出历史的连续性和文化的独特性,通过文献与实物结合,提供了多维度的建筑文化视角。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B.“均由官署或住宅改建的”“没有区别的主要原因”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是“最初的佛寺是由官署或住宅改建的”,这里强调的只是佛教建筑,宗教建筑有好多种,如道观、石窟、塔等,佛寺只是其中一种。“没有区别”过于绝对,原文是“没有根本的区别”。文中只是交待“大概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功用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红日(节选)
吴强
大地欢笑了。麦苗兴致勃勃地繁荣生长,遍野是绿油油的一片。草木不断吐出青芽,长成绿叶,桃花接着杏花,在山谷间、田陌上盛开,喷着扑鼻的香气。清清的溪水潺潺地流着,像仙女身上美丽的飘带,从高崖上伸至远方。山崖上,半空中,林木间,莺、画眉、百灵、燕子、黄雀等等鸟雀,得意地飞翔着、鸣叫着,鸟鸣和着溪水的流声,在春风里轻轻地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