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金卷先享题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夯基卷(二)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8680字,答案扫描。
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
语文(二)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诸君今晚在岭南大学盛设筵席,开黄花岗的纪念会。我对于诸君是有无穷希望的。诸君现在求学时代,便知道纪念黄花岗的七十二烈士,此时志向,当然远大。推到毕业之后,替国家做事,建功立业,前程更是无可限量。诸君今晚为什么要来纪念黄花岗的七十二烈士呢? 十四年前的今日,是七十二烈士为国流血的一日,是革命党惨淡悲歌的一日。这既是七十二烈士失败的一日,还有什么价值可以纪念呢? 我们现在所纪念之一点,不是在他们当时事业的成败,是在那一般烈士当时所立的志气。
七十二烈士在当时立了什么志气呢? 他们的志气,最少的限度,是不惜自家性命,不管权利幸福,要做一件失败的事。当时起义的情形,是各省革命同志约了几百人集中到广州,攻破制台衙门和水师行台,占领广州做革命的策源地,再和满清去奋斗。至于敌人的军队,有新军,有满洲的驻防军,有提督所统带的水陆军,总共有几万人。就当时实力悬殊的情形相比较,明知道那件事极危险,他们还是决心去做,可见他们用心是很苦的,立志是很深的。他们为什么用心要这样苦呢? 因为看见了当时四万万人处在满清专制之下,总是说满清的皇恩浩荡,深仁厚泽,毫不知道被满清征服了两百多年,做了两百多年的奴隶,人人都是醉生梦死。这些人民的前途之生存,是更危险的。因为看见了这种种危险,所以明知道结果是失败,还要去做。所存的希望是什么呢? 就是以身殉国,来唤醒一般醉生梦死的人民,要四万万人由于他们的牺牲,便可以自己觉悟,大家醒起来,为自己谋幸福。所以七十二烈士为国牺牲,以死报国,所立的志气就是要死后唤醒中国全体的国民。他们在专制政体之下,昏天黑地之中,没有别的方法可以达到目的,便以死来感动四万万人,服务四万万人。故革命事业,在七十二烈士虽然是失败,但是他们死得其所。在我们后死的人看起来,还可以说是成功。他们死了之后,不到五个月,便有了武昌起义,推倒满清,打破专制,解除四万万人的奴隶地位。这就是说,七十二烈士以死唤醒国民、为国服务的志气达到了目的。
我们今天来纪念他们,便应该学他们的志气,更加扩充,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为世界来服务。诸君是学者,是有知识阶级,知道人类的道德观念。古时极有聪明能干的人,多是用他的聪明能力,去欺负无聪明能力的人。由此便造成了专制和各种不平等的阶级。现在文明进化的人类,觉悟起来,发生一种新道德。这种新道德就是有聪明能力的人,应该要替众人来服务。这种替众人来服务的新道德,就是世界上道德的新潮流。
语文(二) 第1页(共8页)
七十二烈士有许多是有本领学问的人,他们舍身救国、视死如归、为人类来服务的那种道德观念,就是感受了这种新道德的潮流。诸君今晚来纪念七十二烈士,要知道不是空空的来纪念,要学他们的志气,尤其要学他们的道德观念。
诸君要学他们的道德观念,是从什么地方学起呢? 简单地说,就是要从学问上学起。诸君现在求学的时候,便应该从今晚学起,爱惜光阴,发奋读书,研究为人类服务的各种学问。有了学问之后,便要立志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像七十二烈士一样,虽至牺牲生命亦所不惜。切不可用自己的聪明能力去欺负人类,破坏国家,像那些无道德的官僚军阀之行为。并且要步七十二烈士的后尘,竭力去铲除这些防止国家社会中新道德之进步的大障碍,才是黄花岗气节的纪念。并望诸君把这个纪念,记在心头,永远勿忘。
参加黄花岗起义的人,基本上受过很好的教育,是国人中的精英,却为理想、革命和中华民族的未来,放弃了自己的未来。他们的死,令孙中山非常痛心,他说:“吾党菁华,付之一炬。”
对于此次起义,孙中山曾多次评价。起义失败的时候,在美国的孙中山认为此役义军的“勇敢英烈”,为世界各国所“未曾有”,“革命之声威从此愈振,而人心更奋发矣”。
1914 年孙中山说:“第一次革命,虽由武昌起义,而实广东三月廿九之役为之先。”后来在他的《建国方略》中,他做了如下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首段从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失败谈起,由“还有什么价值可以纪念呢?”引出英雄壮举背后的“志气”话题。
B.孙中山认为我们应该学习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志气,及其舍身救国、视死如归、为人类服务的道德观念。
C.孙中山号召青年学子从做好学问做起,立志为国家、社会服务,不怕牺牲,并为新道德的进步铲除障碍。
D.在孙中山眼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为革命党之精英,他多次评价并充分肯定了他们改天换地的伟大意义。
语文(二) 第2页(共8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中山提出黄花岗起义失败却还要纪念的问题,使听众形成心理上的期待。
B.黄花岗起义旨在推翻专制,唤醒沉睡的国民,为发动武昌起义做必要准备。
C.古今聪明能干者对待其他的人态度的对比,彰显新道德观服务人类的特点。
D.孙中山认为革命首发于广州起义,此役有奋发人心、推造时势的重要意义。
3.下列选项最符合材料二中评价黄花岗烈士的死难有积极影响的一项是(3分)
A.生经白刃头方贵,死葬黄花骨亦香。
B.死国埋名,公等争先入地;挥戈挽日,某也何敢贪天。
C.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D.拼一死求众生,遗恨在重泉,碧草当春犹怒发;创共和推专制,丰功镌华表,黄花无恙许长开。
4.材料二为什么大量引用孙中山的言论? 请简要概括。(4分)
5.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曾指出,广大青年要“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请根据材料谈谈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献身给尚处求学阶段的我们的启示。(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邵建国
您可能会诧异:王羲之是书圣,是东晋人,怎么会成为你的邻居呢? 我说得一点不错,且听我慢慢道来———
我的老家在古属琅琊郡的山东临沂,王羲之的原籍即此。在我刚刚记事时,我爷爷就对我说过,王羲之家就在我们邵家旁边。我家虽非名门望族,倒也算书香门第,先祖教书,虽不富有,却也受街坊邻里敬重,与王家交谊甚厚。“五胡乱华”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