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成实外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2/30 14:33:5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3440字。

  高2022级高三12月联考试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理解中国,还要放在世界的背景里
  ——历史学家葛兆光访谈(节选)
  过去六年,葛兆光几乎花了一半时间制作一档叫作《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的音频节目。从2019年6月1日节目首播,到2021年12月14日节目结束,整档播客共播出二百多集,葛兆光又花费了四个多月的时间,将其编纂成为一套三卷本一百多万字的书籍。2024年4月,《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付梓出版,葛兆光在复旦大学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专访。
  南方周末:《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最初是一档音频节目,现在发展为一套书,这背后的缘起是什么?
  葛兆光:我是这么想的:第一,中国应该有自己的全球史;第二,全球史跟过去流行的国别史,和以国家、区域组合的世界史不一样,不仅是一个历史叙述的新形式,而且有让听众形成世界公民意识的责任;第三,从1990年代以后,全球史确实是国际学界一股很大的潮流,它能够发现过去历史叙述中被压抑、被遮盖的地方,中国学者应该去“预流”。
  我过去是做古代中国史的,但这些年,越来越希望把视野扩大,也就是理解历史中国的背景,要扩大到周边,后来又觉得,甚至周边都不够,要理解中国,还要把它放在世界的背景里。
  南方周末:如果以“全球史”的眼光重新去审视中国的历史,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葛兆光:全球史的意义,是让人了解今天的文明,是一个全球人类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一方面,东西方都要克服历史遗留下来的帝国心态、殖民意识、自我中心主义;一方面,大家都要接受历史形成的普遍文明和国际规则,如民主、自由、平等、主权等。没有全球意识,就会退回自我中心主义,让天下、华夷、文野的观念卷土重来。
  应该承认,全球史本身是欧美学者从自我批判开始的,它强调“去中心化”,因此,我们中国学者在反对西方中心主义的同时,也要警惕中国中心主义,也就是去除传统带来的“天朝”、“大一统”的傲慢和自负。对于中国史学来说,它可以改变过去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割裂状况,让中国史获得更大的理解背景。这是因为如果你不了解全球史,就缺乏比较的视野。
  南方周末:你强调全球史要去中心化,重视平等和联系,这个理念为何重要?
  葛兆光:全球史强调的是联系的过程,并不是欧洲主导的历史。在我看来,它给我们带来一个新的历史观:
  首先,承认文化没有高下,都是一个历史过程。因为传统的世界史从欧洲发展起来的时候,就有那种“开化—半开化—未开化”,或者“进步—落后”等理念,但全球史强调,任何文化,任何族群都是历史进程的产物,所以要坚持文化多元。其次,世界就是一个互相联系的平台,在不断地交往中必须形成国际和社会,这个过程当然有冲突、战争和残杀,但更重要的是交流、移动和融合。再次,既然人类都生活在世界上,形成国际社会,因此需要规则,规则就是文明。不能够以强凌弱,不能够歧视,这是很重要的,全球这才得以联系在一起。最后,由于以上原因,我们必须遵循和尊重这个文明,去除自我中心主义,达成全球共同联系,成为生活其中的世界公民。
  这是一个新历史观。这也是全球史和世界史最不一样的地方,世界史更多是政治性的历史,全球史更多时候是文明史。从文明角度来看,我们会意识到世界是联系的,文化是多元的,文明是一体的。这就像你的日常生活,尽管你可能更喜欢土特产,但你更多还是要依赖公共产品。文化是各自特色,但文明是普遍规则,你不能离开文化,但更必须遵循文明。
  南方周末:你讲到全球史的追求之一就是“去中心化”,但你之前在一个演讲中也强调还要“再中心化”,这个“再中心化”要如何理解?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一种历史叙述的新形式,全球史不仅能有新的历史发现,还能增强世界公民的意识。
  B.认识到人类今天创造的文明,是全球人类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是书写全球史的意义所在。
  C.“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既强调了看全球的中国“视角”,也强调中国的价值和立场。
  D.全球化在迅猛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此带来的反全球化浪潮试图抵消全球化趋势。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不了解全球史,对本国史的理解也会受到一定局限,并且很容易产生自我中心主义的傲慢和自负。
  B.全球史强调历史是一个彼此联系的过程,而不是由一地或一国主导的,这或将为各国带来新的历史观。
  C.从不同国度看到的全球史并不一致,合起来才是它的全景,从这个意义上说,全球史确实需要多个“中心”。
  D.只要书写全球史既强调全球联系,又容纳国别的差异,就能遏止反全球化的浪潮,加快全球化的趋势。
  3. 下列有关访谈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方周末作为提问者,紧紧围绕“全球史”这一话题,从创造的缘起问到当下的现实,从而使访谈既有深度,又具针对性。
  B.访谈的主体部分聚焦“去中心化”和“再中心化”这一对完全矛盾的核心概念,将全球史的根本特征揭示出来,具有思辨色彩。
  C.葛兆光在回答时,总能紧扣问题的核心,或阐释,或引用,或举例,尤其注重将全球史与世界史比较,鞭辟入里,条分缕析。
  D.作为一个古代中国史专家,葛兆光在访谈中所表达的对全球史的认识,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大国学者的担当和一个世界公民的谦卑。
  4. 请根据材料,简要区分“文化”和“文明”这两个概念。(4分)
  5. 葛兆光说“全球化终究将我们各色人种连在一起”,你认为如何才能促进全球化的趋势?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昨夜闲潭梦落花
  谢 冕
  我在一本书的扉页上写下“花落无声”四个字。这四个字来自一个遥远的记忆:母亲绾着发髻,身着白色的夏布衣裙,她在树下的井边洗衣。那是一座古老宅第幽深的院子,母亲的身子一起一伏。她的身前身后落满花瓣。那些花是细小的,细得呈粉状,龙眼花、荔枝花,都很细小,淡淡的黄色,淡淡的清香。荔枝花时早一些,龙眼花时晚一些,再就是柚子花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