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名校联盟2025年高三1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2/27 7:55:0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8 总计:8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1580字。

  河北省名校联盟2025年高三1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 150分, 考试时间 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 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卡尔维诺说“经典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任何经典,总是活在当下,与一切时代同在,回答每一个它的读者所处时代必然会提出的问题。
  经典是意义的渊薮,是思想取之不尽的源泉。与一般著作不同的地方就在于,经典不是单纯的书,它们作为人类经验不可分割的基本组成部分与人类一起生活、成长,它们是无法让人一览无余的; 而阅读经典是人类成长的基本方式,人类每次总是带着新的问题去阅读经典,经典也因而每次在思想方面都会展现出新的深度和广度。朱熹倾其几十年之力于《四书集注》,原因即在于此。经典会随着我们的理解力和领悟力的提高,以及问题意识的增强而愈益显得博大精深。
  我们不能为了要达到某种单个具体的目的去读经典,阅读经典本身就是目的。我们不能将经典作为一个需要我们从外部加以征服的客体来对待,而应该将阅读经典作为丰富我们思想和经验的必由途径,作为我们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之最终融入我们的生命和生活。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说明古人皓首穷经,首先不是为了实用的目的,而是以之本身为目的。  “穷经”是为了求道,生命通过得道而完善、丰富和提高,进而融入宇宙万物,与天地参。卡尔维诺说他认识一个出色的艺术史家,极为渊博,在其读过的书中,最喜欢《匹克威克外传》,他在任何讨论中,都会引用狄更斯这本书的片段,并把他生命中的每一个事件都与匹克威克的生平联系起来,渐渐他本人、宇宙及其基本原理,都在一种完全认同的过程中,以《匹克威克外传》的面目呈现。这是将经典化为我们内在生命经验的一个显例。
  经典之所以能融入我们的生命,构成生命经验的内在骨骼,是因为真正的经典不管主题内容为何,总是与宇宙人生的基本问题有关,构成我们安身立命的依靠,所以我们应尽可能地对经典持尊重的态度。但是,阅读需要读者是一个有思想、有发现能力的人。我们不必对任何经典所表达的思想都要举双手赞成。相反,即便是极为尊重经典的人,都会有自己不喜欢、甚至反对的经典。这或许与自己的性情有关,或许与成长的背景有关,或许与时代的风气有关,人们不可能喜欢所有经典。即使是我们不喜欢的或反对的经典,其实也是我们经验的一部分, 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所以我们才会那么急切地想要反驳和否定它们。
  (摘编自张汝伦《阅读经典的意义》)
  材料二:
  一位刚登基的年轻君王迫不及待地想寻求治国之道,于是便派遣全国贤者去世界各地寻求知识与智慧。三十年后,贤士们带回五千册典籍,告诉国王这些书凝聚了人类历史精炼出的一切智慧。但国王忙于国事没有时间去阅读,就令贤士们予以精选。十五年后,贤士们把人类智慧压缩成五百册书,禀告国王读完便尽知天下。然而五百册还是太多了,他们再次奉命精简。十年过去,贤士们推出五十册书,但此时国王已垂垂老矣,没有精力去读了。于是再次要求把人类智慧的精华囊括在一册书中,这样他至少在人生即将走向终结之时还能得到最迫切需求的知识。又历经五年贤士们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毛姆将罗素比作建筑师,意在证明罗素的著作思路跳跃不定、缺少方向性,这是作者没有选罗素作为自己导师的原因之一。
  B.经典的意义具有永恒性和多重性,其永恒性在于它能与一切时代同在,多重性在于它可以回答读者所处时代必然会提出的问题。
  C.材料一认为经典是人类经验不可分割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与人类一起生活、成长,不能把经典作为可以从外部加以征服的客体。
  D.最喜欢《匹克威克外传》的艺术史家引用这本书的片段,表达对他本人、宇宙及其基本原理的认同,显示出他阅读经典的个人目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毛姆运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他对多位哲学家的评价可以证明材料一中的观点,即“阅读需要读者是一个有思想、有发现能力的人”。微信搜《高三答案公众号》获取全科
  B.尽管朱熹倾其几十年之力于《四书集注》,但他也不能穷尽《四书》的思想内涵,后人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也会有新的发现。
  C.人对待经典的态度取决于性情、生活经历和时代风气等多种元素,性情接近、经历相同又处于同一时代的人会喜欢相同的经典。
  D.材料二开头讲故事,特意虚拟出一册囊括人类智慧的书,然后用它引出作者自己的读书经历和追求,文末顺理成章推出结论。
  3.下列选项最适合用来证明材料一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  )
  A.我们自动的读书,即嗜好的读书,请教别人是大抵无用。(鲁迅)
  B.我们经常不会料到自己所知道的东西是某个经典文本首先说出来的。(黑格尔)
  C.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卢梭)
  D.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则是那步步攀升的坚实脚步。(高尔基)
  4.毛姆从哪些方面对英国实用主义哲学进行了批判? 请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4分)
  答:                                                                                        
  5.有人认为,在对待阅读经典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截然相反。你是否同意?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 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浇  园
  孙 犁
  七月里,从鸡叫的时候,就听见西边炮响,响得很紧。不久,从西边大道上过来了担架队,后边又过来了一副,四个高个儿小伙子抬着,走得最慢,他们小心看着道路,脚步放轻。民工的脸上,劳累以外满挂着忧愁。村边的人知道床上的人伤得一定很重,看好平整地方,前后招呼着放下。妇女们俯下身去看望伤员,前边的大个子擦着脸上的汗,说: “哎! 你们轻轻地吧! ”
  人们全围上来,大个子又说: “真是好样儿的呀,第一个爬梯登城,伤着了要紧的地方,还是冲上去,打!直到把敌人打下城去,我们的人全上来,才倒在城墙边上,要是跌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