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江名校2025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2/27 7:52:0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8 总计:8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110字。

  安徽省皖江名校2025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卷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文经济学是经济学、文化、艺术、美学、教育、哲学、历史、法律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就其研究对象而言,是研究经济与文化相互交融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学科;从基本学科属性看,它归属于经济学门类。当前,建构中国自主的人文经济学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需要。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中国自主的人文经济学知识体系建构奠定了实践基础。党的二十大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需要有人文与经济交叉融合的人文经济学作为支撑,在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物质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二是繁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需要。人文经济学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长远看,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把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与中国人文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结合起来,实现人文学科与经济学科的融合发展,必将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更加繁荣发展。
  (摘编自逄锦聚《建构中国人文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
  材料二
  人文经济学的提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明确要求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追求,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构人文经济学,也应当把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把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作为重要追求目标。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前提是实现经济、社会、精神、生态、城乡等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不以GDP为唯一增长目标。这要求我们在面对技术进步而产生的生产生活新形态以及纷繁复杂的全球形势时,应坚持从是否有利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角度进行战略谋划。具体而言,坚持以人为本,经济发展方式应及时随着人民群众主要需求的阶段性变化进行调整,时刻将人民群众的需求放在首位,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更高水平的供给能力,以高质量、高水平供给来更加充分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人文经济学研究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B.人文经济学是当前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也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C.西方主流经济学把物质资本等要素当作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但这些要素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
  D.西方经济学重物质财富增长、轻精神财富增长,未能正确看待文化因素,以致带来不少严重后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构中国自主的人文经济学知识体系,既是国家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党的中心任务的需要。
  B.只有实现经济、社会等方面均衡发展且不以GDPx为增长目标,才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C.物质财富增长需要优秀文化引领,成熟的精神文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比物质财富大得多。
  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以义制利”等理念,有助于消解资本的无序扩张冲动。
  3.下列选项符合人文经济学“核心理念”的一项是(3分)
  A.人文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智慧结晶。
  B.作为一种“世界通用语言”,人文经济学的“版权”属于中国,但创新成就和迈向现代化的机遇属于全人类。
  C.在人文经济学的视域下,经济发展创造文化价值、构建文化环境、塑造文化精神、丰富文化内涵,彰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底蕴。
  D.人文经济学倡导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着力避免发展不协调、不可持续,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请谈谈材料对于我们建构人文经济学有什么启示。(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记艾     王晓莉
  入住新居,适逢端午前夕。也不是全然崭新的购置,老房重装一次而已。但前后谋划几年;真正耗时又一年,心力体力消耗不少,因此完工时非常欣然。渐居多处循旧例布置,图吉利。唯不贴对联之类的,暂且那样空着。 因我一直记挂着,要在门上挂艾叶。
  从前南方过端午节,家家都是染红鸡蛋、剥粽、吃包子,以及门上挂一把艾。艾散发特殊的香气,几乎凛冽,却又宜人。故凤俗上说挂艾可避凶。艾叶避凶是民间的说法,属意念范畴;几乎无法验证,但艾避蚊是无疑的。有艾的地方,只蚊不见,且艾的气息比宲得人头晕的蚊香不知清新多少。光阴流转,风俗渐淡,将鸡蛋染红过端午,在城市里几乎绝迹,其他风俗亦是时断时续,倒是门上挂艾叶,我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