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A10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质检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3190字。
1号卷•A10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质检考
语 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时间150分钟。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与官式建筑色彩被严格规定限制不同,民间建筑色彩完全由百姓自发形成,很多用法习惯被普遍接受认可,逐渐发展为民间约定俗成的规范。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民居数量多,分布广,根据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不同的地域民间建筑色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例如生活在中国黄河中上游一带的黄土高原上的百姓,利用那里又深又厚、立体性能极好的黄土层,建造了独特的住宅形式——窑洞。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窑洞的建造不断改进,黄土高原上冬暖夏凉的窑洞越来越舒适美观了。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自然环境条件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农业收成,靠天吃饭使得人们对自然一直怀有依赖和崇拜,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同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人文观念。民居中老百姓或是使用材料的原色作为建筑的色彩,形成了天然雕饰的审美观,或追求建筑色彩与自然色彩的协调,例如徽州地区的粉墙黛瓦同周围环境的色彩能够很好地融合。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在官式建筑中也可以发现,清祈年殿为祈求风调雨顺、农事丰年而建,屋面分三层,分别是青色、黄色和绿色,各象征天、地与万物,以传统颜色寄予了人和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自然观。
周王朝制定的一系列称为“礼”的制度规范,之后经过孔子改进,发展为以“礼”为核心的儒家文化。礼制文化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凸显统治者的至高权力,因此被统治者大力推行,成为整个封建社会的官方文化。中国传统建筑色彩受礼制文化的影响,也有一套具有严格等级制度的使用准则。如周时《礼记》记载“楹,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士黄”。这种色彩等级制度完全不是从审美角度考虑搭配用色,而是严格遵照执行礼制思想制度,使得中国传统建筑色彩在几千年的时间里稳定传承,高度程式化。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随着五行的哲学观念逐步发展,渐渐同传统色彩产生关系。五行、五色、五方、五季、五种动物相互联系,建立起了以时空万象为象征的中华民族独特的色彩体系。以明清紫禁城为例,宫殿屋顶为黄色琉璃
【号卷•A10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质检考•语文试题 第1页 共10页
瓦,五行说中黄位居中央,属土,是大地色彩的象征,寓意支配四方,同时也表示皇帝的威望和福泽绵延四方,因此被定为最高级别色彩; 红色属火,蓬勃向上,主明,恰好符合“光明正大”的含义,因此,宫墙、门、柱子等都是红色; 太子宫别名东宫,东方属木,色为青,有生发之特性,太子为未来的君王,所以,屋顶采用青色琉璃瓦; 黑白两色在紫禁城中鲜少使用,这是由于白色属金,时为秋天,位于西方,是日落的地方,黑色属水,时为冬天,位于北方,是荒凉的地方,两者寓意均不吉利,因此甚少使用。
国之中国传统建筑色彩丰富且协调,统一而不单调,包含了民族民俗、社会伦理、艺术美学等因素,是和谐的、丰富的、深邃的文化,在华夏文明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摘编自郭晓君、陈晓丹《中国传统建筑色彩的文化意义》)
材料二:
中国木构建筑的彩画是在原始社会的生产发展中逐渐萌芽产生的,起初是为了防腐防蠹、美化生活。从文献记载上看,到春秋时期,贵族们在重要的木构上装饰彩绘已是普遍的风气了。建筑史上高等级彩画的美学追求经历了从先秦的简洁浑朴,到唐宋的庄丽静雅,再到明清的金碧辉煌,自有其生产力进步和统治阶级审美取向的发展脉络。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民间建筑的色彩全都是百姓自发形成,所以很多用法习惯被发展为民间约定俗成的规范而得到普遍接受。
B. 深受礼制文化影响的中国传统建筑色彩,在漫长的历史中得以稳定延续,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封建社会的统治。
C. 在五行学说中,黄色被定义为大地的色彩,寓意着支配四方,同时也象征了皇帝的威望和福泽可以绵延四方。
D. 自先秦至明清时期的高等级彩画的美学追求,展现出不同时代生产力的进步和统治阶级审美取向的发展脉络。
2. 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不仅体现在民间建筑的色彩使用中,也同样作用于官式建筑。
B. 陕北窑洞与徽州粉墙独特的建筑用色,与当地的建筑材料或者地理条件紧密有关。
C. “正色”与“间色”的区分,成为西周统治阶级凸显其至高权力的主要手段方式。
D. 北京颐和园长廊的彩画效果,得益于三大主色的巧妙搭配,加之其它色彩的辅助。
3. 下列选项不属于材料二中提到的“中国古代建筑彩画”的一项是(3分)
A.《墨子•节用》: “纣为鹿台糟丘,宫墙文画,雕琢刻镂,锦绣被堂。”
B.《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时期的高阳王寺是“飞檐反宇,樛輵周通”。
C.《大业杂记》记载: “造观风行,殿三间,两厦丹柱萦壁,雕梁绮栋。”
D.《营造法式》规定: “椽素绿身,大小连檐,并青绿退晕,两旁素绿。”
4. 材料一的论证结构清晰、论点具有说服力,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是如何获得的? (4分)
1号卷•A10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12月质检考•语文试题 第3页 共10页
5. 梁思成曾说过“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请结合中国建筑彩画的主要功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
(三) 现代文阅读Ⅱ (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烽火晓烟
葛亮
在接近这个村落时,已是傍晚。阿响很疲惫,但仍自强打精神。
身上的军装是精湿的。南雄大岭的风雪,化了水,渗进了衣服。衣服紧紧地贴在身上,冷得彻骨。耳畔炮火的轰鸣,似乎还未冷却。
锡堃坐在牛车上,裹着件棉袍,一边咳嗽,一边奋笔疾书。如今这随军的“捷声粤剧团”,只剩下他一个编剧。他还是不停地写。写了一出,晚歇的时候,几个受重伤兵士躺在禾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