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如东县2025届高三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330字。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如东县2025届高三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化文化研究,为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发展提供学理支撑。
坚持问题导向,构建文化研究的自主知识体系。当前,文化研究中面临一系列重大问题,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图景,中华各区域文明的演进路径,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等,研究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从宏观上找到这些问题的关键点,着力破解其所共有的“古今中西之争”,在深化对重大问题研究中提炼概括出具有标识性的概念、范畴,形成拥有新认识、新观点的自主知识体系。
加强分析解释,揭示文化的深层意义。不能仅仅局限于弄清社会文化现象,还要探寻其意义所在,做好深度分析解释工作。要引入文化分析方法、文化阐释方法、意义解释方法对社会生活现象进行解析,推动文化研究不断深化。首先要将社会生活现象呈现出来,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其次要说明社会生活现象的直接原因和表层意义,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最后要揭示社会生活现象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文化意义及如何改进更新,回答“怎么样”的问题。我们要将求真基础上的求解、实证基础上的深度解释作为深化文化研究的重要路径。
更新研究范式,提升解释能力。研究范式是由特定的视角、概念、命题构成的理论解释体系。更新研究范式,意味着文化研究视角及标准的转变,比如由因果分析转向意义阐释,从文化发展的内在理路、文化的内部结构入手研究文化现象,从文化建构角度解释历史现象,发掘历史现象的文化意义并进行文化解释等。研究范式的更新必将拓展文化研究的领域,进而增强和提升解释能力。
由于研究对象涉及多个领域,文化研究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学科融合可以打破学科壁垒,从经济、政治、历史、社会、生态文明等不同研究视角共同审视。我们要整合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在文化研究方面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提供新的解释路径,推动研究视角和技术方法等实现创新发展。
(摘编自左玉河《在深化文化研究中坚定文化自信》)
材料二:
前面说了“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现在着重谈谈如何弘扬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问题。
首先,打造黄河文化独特标识,守护中华民族家国记忆。文化标识是一个民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当前文化研究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基本上都有“古今中西之争”,我们要善于破解,形成自主知识体系。
B.增强和提升解释能力,需要拓展文化研究的领域,而这离不开研究范式的更新,要转变文化研究视角及标准。
C.“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结合材料一,应该归于“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图景”的范畴。
D.已有的黄河文化标识与建设中的黄河文化公园相比,未能体现中华文化的根和魂,其他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坚持问题导向,在深化文化研究中就是要抓根本性的、宏大的、突出的问题。
B.文化研究需要学科融合,这意味着文化研究者需要成为各学科各领域的专家。
C.黄河文化研究是文化研究的分支,其研究方法应该遵循文化研究的基本要求。
D.中华人文始祖祭拜大典的定期举办,有利于黄河文化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二中“做大做强黄河文化产业”的一项是(3分)( )
A.河湟地区的人们因地制宜,农耕与畜牧齐头并进。
B.河洛地区是儒家学说、道家学说的发源地,是佛家学说的首传地。
C.关中地区的羊肉泡馍肥而不腻,营养丰富,诱人食欲。
D.齐鲁大地有人们熟知的姜太公,央视还推出纪录片,古韵悠长,游人如织。
4.请简要说明材料一是如何围绕“深化文化研究”展开论述的。(4分)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文化研究中的“解释”,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要求,仔细比对各个选项,正确选择。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论证思路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理清文章的层次关系,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对两则材料侧重点的理解和概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深山
吕新
许福印是村里的团支书,他有次问我,诗是什么,诗有什么用处。
我说不知道,大概没有。
许福印说,能抗旱么?山区大旱,你写一两首,给咱们来上一两场雨。
我无比羞愧地说,那肯定不可能,一两百首也不行,要下雨,那得去求龙王爷。
许福印说,能增产么,亩产三百斤增至亩产八百斤,不用八百,五百斤也行。
见我呆若木鸡,哑口无言,许福印笑了。他说,我是在和你开玩笑呢,真要是能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