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2/5 14:51:3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9 总计:9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0420字。

  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上。
  3.请监考员认真核对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考试证号与你本人的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的签字笔写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材料一:
  《诗经•卫风•竹竿》诗云:“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所谓“桧楫松舟”,即桧木作的楫,松木作的舟。诗人驾着松舟,划着桧楫,宣泄着内心的忧伤。
  松木质坚,故古人用以作舟,《竹竿》中的“桧楫松舟”主要还是强调它的功用。而《楚辞》中的“松”呢?《山鬼》曰:“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君思我兮不得闲,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离骚草木疏》及《离骚草木疏补》详细介绍了松树的一些功用、品种,突出其生态特征。松树耐寒不凋的品性使诗人联想到坚贞不屈的君子,所以,“荫松柏”是“香洁自修”的表现,松树也因此有了高洁的品格。这种品性在诗、骚之后的诗歌中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写松树的诗歌可谓多矣,如左思《咏史》:“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松柏自比,赞扬了松树坚贞不屈的本性,也寄托了对自己的希望,希望自己能像松树一样不屈不挠。
  松树本来只有生态特性,但诗人赋之以人化的情感、品格,使它成为艺术意象。自古诗人就将松树归为“香洁嘉木”,并赋予松树高洁的品性,之后,写到松树,往往显出高洁的人格情怀,又因为有许多关于松树的神话,文学中的松树,仿佛已不再是自然界的生态链中的一环,而是神仙之地所有,因此松在文学中也总有幽洁高雅之气息,隐士便因之与松树同时出现在文学创作中。如唐代韦应物的诗《秋夜寄丘员外》:“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韦应物的诗中,松子坠落,山谷空旷,和居于其间的“幽人”互相映衬,营造了一个幽静雅致的环境,不同于喧嚣的人间。生活在这里的“幽人”,想必是位世外高人,而只有世外高人,才会选择这样空旷幽静但不乏寂寥的环境生活。总之,松树意象在后世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特性,都与诗、骚中的松息息相连。
  (摘编自李杰玲《从诗、骚草木意象看人文生态教学思想的拓展》)
  材料二:
  海德格尔也曾提出“天地神人四方游戏说”,将人类“诗意化栖居”的精神家园奠定在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协调的坚实“生态平等”的基础之上。从生态审美的角度审视生命,不是着眼于某个个体或物种的存在方式,而是超越了将生命仅仅理解为人的生命的局限与狭隘,将生命视为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经》中写“松”,主要是基于其坚硬的质地突出功用,语境中情感的宣泄与此意象的使用没有关系。
  B.《楚辞》中写“松”,基于其耐寒不凋的品性联想君子坚贞不屈,这种形象在之后的诗歌得到继承和发扬。
  C.古诗词中常常描述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从中可以领略生态世界的色彩斑斓,以及诗人对自然生命的体验。
  D.我们从古代诗词作品中感知到的对自然生命的种种体验状态,是我国古人朴素的生态美意识的自然流露。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左思在《咏史》中以松柏自比,寄托对自己品格修养的希望,其受到了诗、骚文学传统的影响。
  B.由《秋夜寄丘员外》中空旷的山谷和居于其间的“幽人”等,可以推知此时作者正处于隐居状态。
  C.综合比较海德格尔和庄子的相关观点,《齐物论》中相关表述将“天地神人四方游戏说”中国化。
  D.材料二作者依次用历代诗句作为论据,是想要以此证明它们对人和自然和谐关系的反映源远流长。
  3.下列与“松”有关的诗句,不适合用来作为材料一论据的一项是(3分)(   )
  A.未追赤松子,且泛黄菊英 B.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D.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4.同样是论述古代诗词中的生态美,两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5.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词中,生态之美也多有体现,请举两例加以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一个非洲故事
  [美]海明威
  戴维跑到森林边上他们终于赶上了它。那大象是朝山那儿去的,迎着始终不断的轻微晚风一路缓缓而行。
  他们一人一狗跟随大象,来到了一片林中空地上。大象到了那儿就站住了,把大耳朵直甩。它庞大的身躯是罩在树影里,可是头部该照得到月光吧。戴维轻轻用手把狗的嘴巴给合上,然后屏住了气,侧身擦着迎面的晚风,悄悄转到右边,只有一边的面颊上才感到有风拂过。他就这样侧着身子,几乎是不留一丝空隙地紧贴着庞大的象身绕到前面,终于看到了大象的脑袋,还有那慢慢甩动的巨大耳朵。右边的那根象牙竟有他戴维的大腿那么粗,呈弧形下弯,都快触到地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