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2025届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160字。
广西壮族自治区2025届高三11月联考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分不清敌人与朋友,必不是个革命分子。要分清敌人 与朋友,却并不容易。中国革命三十年而成效甚小,并不是目的错,完全是策略错。所谓策略 错,就是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我们要认识这重要的策略,要分辨那真正的 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阶级性、人数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 分析。
中产阶级,如华资银行工商阶级、小地主、许多高等知识分子等都是这一类。这个阶级的欲 望为欲达到大资产阶级的地位,然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不能发展。这个阶级对于民族革命乃取 了矛盾的态度。即其受外资打击、军阀压迫感觉痛苦时,需要革命,赞成反帝国主义反军阀革命 的运动。但因现在的革命运动,在国内有本国无产阶级的勇猛参加,在国外有国际无产阶级的 积极援助,对于其欲达到大资产阶级地位的阶级的发展感觉到威胁时,又怀疑革命。这个阶级 即所谓民族资产阶级,其政治主张为实现民族资产阶级—阶级统治的国家。有一个戴季陶的 “真实信徒”(其自称如此)在北京《晨报》上发表议论说:“举起你的左手,打倒帝国主义!举起你 的右手……”乃活画出这个阶级的矛盾惶遽状态。中国的中产阶级,以其本阶级为主体的“独 立”革命思想,可以断定仅仅是个幻想。他们现在虽然还站在半反革命的地位,他们现在虽然还 不是我们正面的敌人,但当他们感觉工农阶级的威胁日甚时,即为了工农阶级的利益迫他们让 步稍多时(如农村中的减租运动、都市中的罢工运动),他们或他们的一部分(中产阶级右翼)一 定会站在帝国主义一边,一定变为完全的反革命,一定会成为我们正面的敌人。
“半民族资产阶级”,这种人乃是中产阶级的右翼,只要国民运动的争斗加繁,这种人一定很 快地跑入帝国主义军阀的队伍里。中产阶级的左翼,即与帝国主义军阀完全无缘者,此派在某 种时候(如抵制外货潮流高涨时)颇有革命性。但其夙持之空虚的“和平”观念极不易破,而且对 于所谓“赤化”时时怀着恐惧,故其对于革命极易妥协,不能持久。故中国的中产阶级,无论其右 翼,或其左翼,都包含许多危险成分,断不能望其勇敢地跑上革命的路,跟着其余的阶级忠实地 做革命事业,除开少数历史和环境都有特别情况的人。
阶级 人数 对于革命的态度
中产阶级 四百万 右翼邻近于反革命。左翼有时可参加革命,但易与敌人 妥协,合体看来都是半反革命。
小资产阶级 富裕部分一右翼 一千一百万 平时近似中产阶级之半反革命,战时可附和革命。
自足部分一中央 七千一百万 平时中立,战时参加。
不足部分 六千万 欢迎
共一万万五千万
(摘编自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材料二: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对“实事求是”这一传统术语予以马克思主义 的阐释。毛泽东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 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 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 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 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国革命历经三十年而所获甚少,是因为革命目的不明确、策略错误,即未能分辨真正的敌与友,以致无法动员全部抗敌力量。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为分辨真正的敌与友,对中产阶级的经济地位、阶级性、人数及 其对革命的态度做了大概的分析。
C.“这个阶级对于民族革命乃取了矛盾的态度”,指中产阶级以本阶级利益为主体,其对革命 的赞成与反对取决于其是否从中受益。
D. 毛泽东对“实事求是”概念的转化与发展具有创新性,其聚焦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 践,界定了科学正确的原则与方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中华文明中“求真务实”“知行合一”等优秀文化传统也都可看作“实事求是”在传统文化上 的具体体现。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清晰而具体地解答了敌友问题,应把中产阶级的右翼当作我们 的敌人,视左翼为真正的朋友。
C. 由“实事求是”理论可知,看事情必须要看实质,“现象”难以作为行动的向导,抓住本质才 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
D.“物”和“人”是“实事”中相互关联的两个要点,这启示我们既要关注不断发展变化的“物”, 也要关注与之相关的“人”。
3.下列选项最不能体现材料二“实事求是”所求之“是”的一项是(3分)
A. 对敌方的分析 形势严峻,但从客观存在和事物发展的规律出发,终可得出“一切反动 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
B. 对矛盾的认识 “矛盾总是有的,目前只要大体过得去,可以求同存异,那些不同的将来 再讲”。
C. 对未来的预估——“要估计到光明的前景以坚定信心、鼓舞士气,也要估计到最坏的情况则备豫不虞,有备无患”。
D. 对斗争策略的分析 “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本本’保障了永久的胜利,只要遵守既定办法就无往而不胜利”。
4.材料一在论述时,多处使用括号,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5.关于“实事求是”如何“求”,毛泽东特别强调了调查研究法。请从“实事”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使用该方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眼前的大地 徐 迅
心灵在冬天仿佛沉湎太久,当银杏树绿茸茸的细枝从窗子外伸到面前时,我心里暖融融的, 竟一时说不出话来。
“你该到大地上去散散步!”带着遥远的亲人的嘱咐,我真的浑身跌进了春天。我知道,这刚 染上绿的银杏不过是大地呈现的一角。窗外,已是阳光明媚,万物复苏。平原、山川、河流、树木 ……杂乱无章,实则又秩序井然地涌动,安详、平和、美丽得像一只硕大的器皿,默默地盛载着一 切美和不美的事物,其中的生命像一条条小鱼,健康、活泼地跳动、扩张着。
大地,重复的寂静,无以言说。“三岁伢,走天边,走到胡子白艳艳,问问还有几多路,还有三 万搭八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