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市2025届上学期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5740字。
广西贵港市2025届上学期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本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请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如果地球即将毁灭,如何让地球上的生命延续下去?西方神话中诺亚的做法是在灭世洪水到来前建造方舟,将世间所有动物都挑选一雌一雄带上方舟避难,等洪水退去后再踏上陆地,让这些动物繁衍后代,不致绝种。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的“火种计划”与诺亚方舟有异曲同工之妙。地球危在旦夕时,国际空间站“冷藏了30万人类受精卵、1亿颗基础农作物种子,储存着全球的动植物DNA图谱,并设有全部人类文明的数字资料库,以确保在新的移民星球重建完整的人类文明”,作为地球生命与文明的备份。假如地球未能逃过这次劫难,国际空间站将是人类延续的希望。
而在现实中,因为环境、气候、人类活动等原因,随时都有物种走向灭绝。据统计,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每小时有3个物种灭绝。为了保存资源,各国科学家也在积极给有价值的物种备份,世界各地的种子库和基因库等机构就承担着这样的使命。
在距离北极点1000公里的挪威斯瓦尔巴群岛山洞中,收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1亿粒农作物种子。存放种子的仓库一直保持-18℃的低温,普通农作物的种子在这种状态下能保存1000年,而高粱等生命力强的农作物种子,甚至能保存上万年。仓库墙壁为1米厚的混凝土,从大门到仓库内部要经过5道防爆门,安全性极强,就连地震、核武器、冰山融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都难以对仓库造成损害。
这座种子仓库落成于2008年,被世人称为末日种子库,是全球最大、最安全的种子库,因为其中涵盖了世界各地4000多种农作物品种,又被誉为“植物诺亚方舟”。虽然不少国家都有自己的种子库,但各国还是愿意在更为安全的末日种子库里多保存一份种子,在本国种子库因为战乱、自然灾害被毁时,还能用末日种子库的储备,使本国农业不致瘫痪。
除了已驯化的农作物,野生植物也是重要的基因资源,尤其是一些农作物的野生近缘品种,它们可能携带了抗逆、高产等优质基因,可用于与农作物杂交培育优良的新品种。而一些野生植物中所含的药用物质,比如青蒿素、紫杉醇、奎宁等,更是人类对抗顽疾的希望。这些都是极为宝贵的野生植物资源,能让人类受益无穷。为了获取更多野生植物资源,一些国家还有职业的种子猎人,专门发掘、盗取其他国家有价值的野生植物。
世界最大的野生植物种子库是位于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国的千年种子库,而全世界第二大的野生植物种子库则是中国云南省昆明市的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此机构不但设立了种子库,还设有植物组织库、DNA库,微生物种子库、动物种质库等野生生物资源库。
但从科学角度来说,种子库远远不能满足保存动植物资源的需要,更方便、有效的做法是把所有生物的遗传信息都存储下来。现代科技已经能人工合成染色体,只要知道灭绝生物的DNA序列,便有望合成该生物的染色体,通过克隆技术使此生物复活。这也是科幻电影里空间站要储存全球动植物DNA图谱的原因。
储存生物遗传信息的地方,便是基因库。中国国家基因库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基因库。与其他基因库不同的是,中国国家基因库不光储存生物遗传信息数据,更是一个综合性的基因库,已初步建成“三库两平台”的业务结构和功能。“三库”由生物样本资源库、生物信息数据库和动物资源活体库组成,建立了样本、数据、生命体“存”的能力;“两平台”为数字化平台、合成与编辑平台,建立了“读”与“写”的能力。
永存才能永生。DNA样本和数据的储存让濒危的物种摆脱灭绝的危机,让已经灭绝的物种有望重返世间。
当然,万一有一天,科幻电影中的世界末日成为现实,地球上的一切都不复存在,生命还能否延续下去?为了在末日来临时保留生命的种子,人类实施了太空基因库计划,这个计划和科幻电影中“火种计划”极为相似——将人类与动植物的DNA样本发射到太空,将地球生命的备份储存在太空之中,以逃过浩劫,等待复活的机会。这是地球末日时保存生物DNA的最后希望。
太空的低温、真空环境有利于生物DNA的长期保存,而装载生物DNA的密封容器可以隔绝太空的各种辐射和外界撞击造成的瞬时高温,能最大限度保证DNA的安全性。即使千万年后DNA因年代久远而降解,也会有一些降解的DNA片段漂到宇宙中某个环境合适的星球,在机缘巧合之下演化出新的生命,成为该星球的生命起源。
而“太空基因库”已经从科幻走进现实,让地球生命的延续有了更多的可能。给生命做一个备份,保留生命火种,是人类对自己、对地球其他生灵的长远保障。
(摘编自尹烨《生命密码2•人人都关心的基因科普》)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全世界每天都有物种火绝,为保存资源,世界各地的种子库和基因库等机构都承担着给有价值的物种备份的使命。
B.野生植物是重要的基因资源,不但携带了抗逆、高产等优质基因,而且所含的药用物质更是人类对抗顽疾的希望。
C.具有“三库两平台”的业务结构和功能的中国国家基因库,既具备“存”的能力,又具备“读”和“写”的能力。
D.装载生物DNA的密封容器和太空的低温、真空环境,能够最大限度保证太空基因库计划中DNA样本的安全性。
2.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开头运用西方神话中诺亚在灭世洪水到来前建造方舟避难的事例,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有一种神秘感。
B.文章列举了从“末日种子库”到“太空基因库”等数量众多、规模宏大的种子库和基因库,阐释了生物DNA能永存就能永生的原理。
C.第四段中大量使用数字,如“1亿粒”“-18℃”“1000年”“1米厚”“5道”等,这些数字从不同角度强调了末日种子库的安全性极强。
D.关于“万一……世界末日成为现实……生命还能否延续下去”这一问题,作者认为地球末日时保存生物DNA的最后希望就是实施太空基因库计划。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末日种子库的安全性极强,即使发生大地震或遭受核武器攻击,甚至冰山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都难以对其造成损害。
B.中国拥有全世界第二大的野生植物种子库,所以中国不必在更为安全的末日种子库里多保存一份种子以备不时之需。
C.现代科技能够人工合成染色体,因此只要知道某生物的DNA序列,就可能合成其染色体,从而通过克隆技术使其复活。
D.“太空基因库”已从科幻走进现实,未来地球生命有可能在宇宙中某个环境合适的星球上、在机缘巧合之下得以延续。
4.文中开头和结尾都提到《流浪地球》中的“火种计划”,这是为什么?请简要说明。(4分)
5.我国植物学家钟扬一生采集了4000多万颗种子,他坚信“一个基因能够拯数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本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6~9小题。
王香菊
孙犁
那天晚上,小高同志带我去访问郭兰瑞。这个十八岁的姑娘,组织起几十个贫农妇女,当选了贫农代表。郭兰瑞不在家,我和小高坐在院里床上说话。过来一个十六七的姑娘,抱着孩子,坐在小高身边静静的听着。小高说:“你问香菊,她和郭兰瑞是好姐妹,她知道得挺详细。”
香菊只是笑了笑,就轻轻扭过了头。小高又说:“你看,还是不敢说话!怎么着到大会上去诉苦呢?”
香菊才说她和兰瑞从小就在一块,热天,两个人去拾麦子,分着吃一块糠饼子,用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