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8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1/16 21:48:2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1270字。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班级姓名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世界在变化,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要随之而变。过去把自己封闭起来,自我孤立,这对社会主义有什么好处呢?历史在前进,我们却停滞不前,就落后了。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近三十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当然,不论是现在或者今后,还会有许多理论研究,暂时人们还看不到它的应用前景。但是,大量的历史事实已经说明: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突破,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当代的自然科学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正确认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这对于迅速发展我们的科学事业有极其密切的关系。我们既然承认了这两个前提,那末,我们要在短短的二十多年中实现四个现代化,大大发展我们的生产力,当然就不能不大力发展科学研究事业和科学教育事业,大力发扬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革命积极性。
  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我们要全面地正确地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方向,真正搞好教育改革,使教育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大的提高。在人才的问题上,要特别强调一下,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的人才。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材料二;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这个科学论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当代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乃至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新概括,代表了人类对
  科学技术认识的第三次新飞跃。
  恩格斯说过,科技是人认识自然的一个标志,又是控制自然、改造自然的起点和手段。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事业在中国得到了莲勃的发展,中国科技事业全面进入了现代化发展时期。由于特殊的国际环境,我国科技发展选择了以国防安全为主要目标的方针,它的最高成就的标志就是尖端科技成果“两弹一星”。“科技是生产力”的历史意义,就在于它开启了中国科学技术事业从国防动力向经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技的发展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其发展主要依赖于理论研究,理论研究一旦获得突破,就能立即转化为生产力。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代表了人类对科技认识的新飞跃,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事业从国防动力向经济动力的全面转变。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观点强调了科技在现代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四化”的关键是科技现代化,而科技人才的培养重在教育。
  D.科学与教育互为依存,共同推动社会进步,教育是生产劳动力、生产劳动能力的活动,其本质是物质财富的生产,与社会生产没有本质区别。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邓小平强调,要迅速发展科学事业,就必须承认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以及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
  B.加大对科技教育的投入,培养出适合时代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科技人才,让教育真正呈现它的生产力功能标志。
  C.过去我国走的是“三高三低”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这在经济发展初期是必要的,但随着基础条件的改善,应逐步转向集约型增长。
  D.由于当代大学是科学知识的传递者、科学研究的中心和科学创新的基地,所以将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必经途径是教育。
  3.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二中“集约型转变”措施的一项是(3分)
  A.上岛咖啡尝试加盟模式,不断在一线城市扩张,门店一度高达两千家。
  B.特斯拉利用超级充电技术,实现了电动汽车的量产和智能化。
  C.湖北汉成电气有限公司投入技改资金,优化产品结构,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D.小米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有效实现了供应链的精细化管理和资源优化配置。
  4.材料一的论述逻辑严密、说服力强。请从词语和修辞的角度简要分析。(4分)
  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当下应怎样践行“科学技术
  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屋檐
  余继聪
  晚饭后散步的时候,忽然下起了雨,于是急忙奔走,到处找屋檐避雨,才发觉,原来偌大的城市里竟然找不到一个可以避雨的屋檐,于是就怀念起儿时生活的乡间来。
  在儿时的乡间,是根本不用为避雨发愁的,只要有人家,就会有屋檐,哪怕是独家村,也有屋檐,家家户户的大门、房子全都是飞檐翘角、飞边宽宽长长的。艰难行进、疲惫奔走于旅途中的人,旅居他乡的人,只要隐隐看到前面有一院瓦房、一户人家,马上就会精神倍增,感慨“山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