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三)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1140字。
河南省濮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三)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24年7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金中都首次将皇家宫殿置于中轴线上。金中都的应天门、大安殿、大安门等宫城的主要建筑物都位于中轴线上。中轴突出,成为之后都城规划的传统。
元大都是按照《周礼考工记》提出的营建都城的理想模式,营造出的一座举世闻名的宏伟都城。元大都的规划和建设重视对儒家经典中有关都城规制的遵循,按“前朝后市,左祖右社”之制,确定宫苑、坛庙、官署等重要空间场所,为明代北京城奠定了基础。明北京城基本沿用了元大都的格局,缩了北城,展修了南郊。
2000年对中轴线北的万宁桥进行清理,万宁桥是中轴线上最古老的桥梁,位于皇城的后门地安门之北,因此也称为后门桥。其位置及承担的交通功能历经七个多世纪始终不变,亲见了元代以来北京中轴线的沧桑变化。
近年来,相关部门组织了一系列的考古工作,相继发掘了正阳桥遗址、天桥遗址、永定门内中轴道路遗存、珠市口至永安路南中轴道路及其排水沟遗存等,填补了南中轴路的发现空白,证明了中轴路的方位及规模。
正阳门因其位于都城的中轴线上,且是最初规划的都城正门,故在京城九门中规制最隆崇。正阳桥是正阳门外护城河上的桥梁。正阳桥同正阳门一样,在明清都城内城九门外桥梁中规制最高、规模最大,位居中轴线正南午位,与城市中轴线的关系十分密切。
珠市口至永安路南中轴道路是元代出丽正门的南行道路,推测在清康熙时期铺成石路,沿用至今。永定门是北京中轴线之最南端,门内中轴道路在明清时期是帝王祭祀坛庙和出京南巡及赴南苑狩猎的必经之路,在文献中被称为“御路”“御道”。考古发现,从明清至近现代,这条道路经历了由兴建到使用,再至改建的演变过程,揭示了明代以来中轴路一脉相承的工程做法,是北京城市变迁及道路交通变迁的真实反映,勾勒出了北京中轴线的走向及位置。从金中都至明清北京城,决定都城中轴线的所在,是以宫城为准,更确切地说,是以作为宫殿中主要建筑的大朝正殿为准。以此为基点,形成宫城的中轴线,进而再引申为都城的中轴线。太庙和社稷坛分居中轴线东西两侧。
《吕氏春秋》载“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中轴线是古都北京的脊梁和灵魂,经过七个世纪的累积、完善,呈现南北贯通、严谨有序的空间形态,成为中国传统都城中轴建设之杰作和典范。
北京城市中轴线的概念,是梁思成先生提出的。中轴线是城市发展的基准线、起始线、布局线,决定着城市的整体空间布局与社会秩序。
(摘编自郭京宁《考古中轴线》)
材料二:
北京中轴线,是我国古老都城规划设计思想在北京实践的“无比杰作”。它无疑是变化的,但又“万变不离其宗”,传承是其最基本的特性。这不仅仅表现在尽管风云变幻,政权更迭,21世纪的今天它仍然保持着相对完整的样貌和形态,更表现在它传承着中华文脉,其中最突出的是“居中立国”的历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北京中轴线的图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元、明都曾在北京建都,营建都城时都将皇家宫殿置于中轴线上,元、明两朝在沿袭中轴线理念的基础上有所拓展。
B.正阳桥遗址、天桥遗址等遗迹的发现,填补了南中轴路的发现空白,让北京中轴线的方位和规模得以更为完整地呈现。
C.“择中立国”原则体现出古代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这一原则可以突显都城的神圣性、统治者宅中图治的合法性。
D.清朝时将三大殿改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与保和殿,这体现了清朝统治者由对“中”的推崇转为对“和”的追求。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亲见了元代以来北京中轴线的沧桑变化”,突出万宁桥的古老,及北京中轴线位置在历史上不断变化的特征。
B.材料一通过文献记载,推断珠市口至永安路南中轴道路在康熙年间铺成石路,是帝王祭祀、狩猎的必经之路。
C.材料二引用《周易》对“大明”的解释,说明了宫殿名称的重要性,它承载着执政者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
D.材料二提到“万变不离其宗”,其中的“宗”是指中轴线所反映的古代都城的整体空间布局,这种布局有着较强的统一性。
4.请结合材料从古代都城营建的空间选择角度分析“择天下之中而立国(国都),择国之中而立宫”。(4分)
答:
5.“北京中轴线”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说明其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课桌课椅
梁晓声
那是西北一个很穷的村子。
那村子原先是没小学的,去年的春季,在一次村委会上,有名村干部说:“唉,明年都二00 —年了,叫作新纪元呢!咱们借干年一回的年份的吉利,为村里的孩子们好歹弄起所小学校吧!全村的孩子一代代从小都不上学,往后还怎么行啊!”
众村干部一时沉默。接着,一个个在沉默中点了头。
于是从那一天起,他们一有空就义务脱坯。村人们也都乐于为孩子们尽那份义务。秋收前,四堵土坯墙垒起来了。秋收后,村里仅有的几棵大树伐倒了,小学校举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