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下的人性——《一个人的遭遇》和《界河》比较阅读

作者: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柴亚娟 曹金鑫  时间:2007/3/1 13:12:45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6647

      《一个人的遭遇》是苏联卫国战争文学的里程碑,曾经震撼过千千万万的读者。从内容上看,他描述的是一个普通苏联公民——索科洛夫在卫国战争中丧妻失子、毁家失业的遭遇,反映的却是千百万苏联人在战争中的痛苦经历。它以人道主义为指导思想,着重表现个人在战争中的悲剧,强调战争的磨难和牺牲。从艺术上看,除了采用故事中套故事的叙述结构,并设置了波澜起伏的情节外,还注重细处摄神,不但主人公的言行神貌,就是小凡尼亚的细小动作也都生动传神,丰满感人。 
  同样是战争题材,《界河》更多地把文学触角伸入人物内心,着重探讨“战争中的人”以及“人和战争”等问题。小说中的“他”违抗禁令,下河游泳,不忍对脱下军装的敌人开枪,表现的是对生的渴望,对美的讴歌,对爱的珍视,对和平的向往。然而一颗子弹结束了这个23岁充满生命力的士兵的生命。这侧面烘托了战争摧残人性、毁灭生命的主题。小说情节简单,但生动细腻,心理描写与环境描写尤其突出。 
  这两篇文章都跳出了公式化、概念化的战争题材的圈子,避开了血肉模糊的战争场面的描写,放弃了浓墨重彩地刻画战争英雄的模式,却更真实,更发人深思。 
  界  河 
  命令很明确:禁止下河洗澡!同时规定沿岸200公尺内任何人不得擅入。 
  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 
  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 
  一位中士和两个士兵下河游泳,却再没有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然后,便是一片沉寂。 
  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 
  “这该死的命令!”那天夜里他忿忿地诅咒道。 
  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远处,滔滔河水依稀可闻,令他难以安适。 
  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让那禁令见鬼去吧! 
  士兵们都在酣睡,最后,他也渐入梦乡。梦中,他似乎看到了它——一界河。那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着他。他站在岸边,脱光了衣服,正欲跃入水中。就在此刻,那条河竟然变成了他的恋人——一个胴体黝黑、年轻健美的姑娘。他裸露在她面前,她正待他奔来——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 
  这是一场噩梦。醒来时已精疲力竭,幸好天还未放亮…… 
  他终于站到河边。天气多好啊!他把衣服和枪靠放在树干旁,纵身跳入水中,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还留有两道弹痕的躯体,顿时化作了另一个人。无形中,仿佛有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他的全身,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迹。 
  他时而仰泳,时而匐泳。他顺流漂浮,又长时间地潜入水中……当兵的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孩子——他毕竟只有23岁。 
  左右两岸,鸟群在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突然,他发现约在30公尺开外的前方有一个脑袋。 
  他停下来,想看得清楚些。那另一个游泳者也停了下来。他们彼此默默注视着。 
  他立刻回过神来,恢复到原来的自己——一个经历过两年半炮火洗礼、荣获过十字勋章的士兵。 
  几分钟的时间两人在水中一动不动。一个响亮的喷嚏打破了死一样的寂静,是他打的,而且像往常一样大声咒骂了一句。那个人掉转身去很快游向对岸。他亦飞速向岸边游回。他先行出水,狂奔到那棵树下,一把抓起枪。还好,那边的人刚刚爬出水面。 
  他举起枪,瞄准。要击中对面那人的脑袋实在太简单了。20米开外奔跑着的一丝不挂的人体,是一个很容易击中的靶子。 
  突然,他觉得自己无法扣动扳机。对方那人在彼岸,赤条条的像刚从娘胎里出来时一般。而自己端枪在岸的这边,同样也赤条条的。 
  他无论如何开不了枪。两个人都赤裸着!两个赤裸的人,脱掉了国籍,脱掉了姓名,脱掉了卡其布的军装。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他实在无法扣动扳机,他觉得此刻这条恋人般的河未能把他们隔开;相反,却把他们联合在一起了…… 
  随着彼岸的一声枪响,他只是瞥见鸟群被惊起。他应声倒下,先是膝盖跪下,随后平扑在地。 


  1. “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从全文来看,文中画线的这句话有何作用?(3分) 
  2. (4分)文中画线句“他觉得此刻这条恋人般的河未能把他们隔开;相反,却把他们联合在一起了……”请说出这句话蕴含的意思。(4分) 
  3. 请找出文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简要分析它们的作用。(4分) 
  4. 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 这篇作品写战场交锋,没有枪林弹雨和弥漫的硝烟,代之以双方的对峙与两个人的交手,读来却有撼人心魄的力量,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可谓别出心裁。 
  B. 年仅23岁的“他”,将“河”想象成恋人,对其神往之情就不再是洗去污秽这般简单,同时寓有对爱的渴望、对家的思念,作品流露出士兵在特定环境中真实的心理。 
  C. 界河曾夺去了三个人的生命,以“他”为代表的士兵们,甚至怀疑这条河是否真的存在,作品通过大兵们的想象与普遍的幻觉,表现出界河带给将士们的痛苦与折磨。 
  D. 作品善于将人物置于复杂的矛盾中去塑造,以“他”为代表的士兵,徘徊在军纪与人愿之间,既有普通人的情感,又须履行军人的职责,人物形象丰满,富于感染力。 
  E. 这篇作品最大的悲剧性在于,一个战士的心中若是人性占了上风,给了对手以喘息之机,必会为自身酿成灾难。在对敌斗争中,这是一个我们应当记取的教训。 
  5、本文与《一个人的遭遇》都写到战争,与常见的战争题材的小说相比,这两篇小说在内容上最大的相同点是什么?这两篇小说的不同点又是什么?(第二问可以从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的角度进行比较)(6分) 

  《界河》参考答案: 
  1.(3分)答:①与前文照应,强调禁令对士兵的钳制使其失去自由;②为后文引线,预示着在战争这场噩梦中,士兵将失去生命。   
  2. (4分)答:“对爱的渴望、对家的思念,对和平自由的向往”这人性中最真挚的感情可以超越战争,超越国别,把纯粹的人联结在一起。 
  3.(4分)①天气由春寒料峭突然放晴,眼前是一派明媚和煦的春色!②那条界河水流滔滔、水声潺潺,表露出不可抗拒的诱惑力。③界河两岸的鸟群在自由飞翔,与人类友好相处,与自然和谐共存。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无不表现了对生的渴望,对美的讴歌,对爱的珍视,对和平的向往,既衬托出一个23岁充满生命力的士兵形象,又侧面烘托了战争摧残人性、毁灭生命的主题。 
  4. ( C  )( E )(4分) 
  5、相同点:这两篇文章都跳出了公式化、概念化的战争题材的圈子,避开了血肉模糊的战争场面的描写,也放弃了浓墨重彩地刻画战争英雄的模式。而是从人道、人性的角度,从侧面写出战争的残酷和灭绝人性。 
  不同点:从内容上看,《一个人的遭遇》描述的是一个普通苏联公民在卫国战争中丧妻失子、毁家失业的遭遇,着重表现个人在战争中的悲剧,强调战争的磨难和牺牲。《界河》写的是一个年轻士兵下河游泳被“那边的人”打死的故事,侧面烘托了战争摧残人性、毁灭生命的主题。从艺术手法上看《一个人的遭遇》采用故事中套故事的叙述结构,情节波澜起伏。《界河》则主要采用心理描写来探讨“战争中的人性”等问题,情节简单。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