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形象

作者:佚名  时间:2006/11/25 11:41:53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004
  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在奚落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腐朽的铜臭气的同时,没有忘记向世人表明他的理想与希望。善良天真的小若瑟夫的他追求安宁和乐的社会环境和友善真诚的人际的寄托和象征。这的莫泊桑批判现实主义思想中一个晶莹的闪光点,是我们欣赏他的这篇佳作,认识他思想中的积极方面所不容忽视的。
  表面看来,若瑟夫在文中的地位似乎只是牵线搭桥。稍作回味,同《孔乙己》中的“我”一样,作者的真正目的绝非仅仅如此。我们在为菲利普夫妇的作为感到深恶痛绝的同时,便按耐不住的觉得惹瑟夫可爱。这是因为在作者笔下若瑟夫身上充满天真、单纯、善良和无限的人情味,正是这一形象展示着作者的理想与追求,这也正是作者思想闪光的具体表现。为此,作者从不同角度刻画了这一人物。
  一是叙事的口吻和称呼,饱含着天真单纯。小说以若瑟夫的口气叙述故事,单是题目就十分耐人寻味。“我的叔叔于勒”。“我的叔叔于勒”这个称呼就大有文章可 作,这不仅饱含他的单纯、天真与善良,重要的是饱含着他对于勒的无限同情。文中叙述故事第一处提到于勒的时候称“于勒叔叔”。这不仅是注重,是尊重,更主要的是同情是对于菲利普夫妇的斥责,因为这是在他知道了于勒的历史之后才这样称呼他的。不久如此,在全文中由他直接称呼到于勒的地方又无一不加上“叔叔”二字,总计有八处之多。当情节发展到游船上与于勒不期而遇,他的态度与菲利普夫妇更是截然相反。他先是仔细观察了于勒那“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和那张“又老又穷苦的脸” ,于勒的狼狈,菲利普夫妇的冷酷,促使他情不自禁地在心里默念“这就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三次重复,同情之心溢于言表。
  二是人物行动的设置,直接而鲜明地表现了善良与正直。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所作所为是这个人物思想性格的具体表现,俗话说,思想支配行动。于勒的狼狈不堪
  ,若瑟夫已经亲眼看到,菲利普夫妇的冷酷态度又是那样的鲜明,在这特定条件下,受母亲的指派,要由他去给于勒付牡蛎钱了,他怎么办?完全遵照母亲的旨意,那他形象就暗淡多了。来个“抗旨不遵”,似乎不合情理。此时作者准确地把握了这个任务的思想性格,巧妙地设计了这一情节:让他遵从父亲的旨意,自己做主额外付给于勒十个铜子的小费,这样既能表现他的天真、单纯与同情之心,同时又是对菲利普夫妇那种绝情举动的有力一击。这种巧妙的行动设置使若瑟夫的形象更加鲜明,也正是这个巧妙的设置才使小若瑟夫的形象与菲利普夫妇在对待于勒的态度上构成成了一个鲜明的对照,正是这一对照才使得小若瑟夫的形象十分可爱,菲利普夫妇十分可恶。进而使小说的思想意义更加深刻。
  总之。小若瑟夫的形象是不可忽视的,它既构成了对菲利普夫妇强有力的批判,更重要的是表明了作者的真诚、友善的 人际关系和安宁、和乐的社会环境饿理想与追求。特别是那充满铜臭气的社会环境中作者有如此的眼光和志向,实在是难免可贵的。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