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位的乡愁——《海燕》寄情对象解读
《海燕》是郑振铎先生在大革命失败后的旅欧途中写的一篇咏物抒情散文,文章通过对小燕子这一可爱形象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浓烈的乡愁,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与热爱之情。文章在刻画小燕子这一寄情对象时,出现了一些有趣的错位现象。
一、小燕子品种的错位。
散文的题目是《海燕》,而文章一开始写的却是故乡的“家燕”。“家燕”和“海燕”是两种明显不同的燕子种类,以郑振铎先生的见识当然不会无缘无故将这两种燕子“错位”,那究竟又是为什么呢?联系作者当时“离家是几千里!离国是几千里!托身于浮宅之上,奔驰于万顷海涛之间”的写作背景,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由眼前的海燕联想到家乡的小燕子,实在是思乡之情使然。这样,错位的“海燕”也成了郑振铎先生思乡爱国之情的寄托对象,寄托了无数海外游子“错位的乡愁”。
二、小燕子活动背景的错位。
文章用中国写意画的笔调,描绘了三幅飞燕图——“春雨飞燕图”、“阳春飞燕图”、 “海上飞燕图”。故乡的“家燕”要么飞翔在“春间二三月的微风细雨中”,要么横掠在“粼粼如觳纹的湖面上”,总之,它们把故乡涂抹成了一幅融融泄泄的美妙的春景图,而这正是作者梦中的故乡啊!但作者此时却正“奔驰于万顷海涛之间”“倚在青色的船栏上”,他本来应该看到海燕正在波浪滔天的大海上搏击风云的雄姿。正是由于对故乡的强烈的思念,使作者脑海中的“海上飞燕图”与故乡“家燕”的活动背景发生了错位。“海波是平稳得如春晨的西湖一样”,海燕“仍是隽逸的从容的在海面上斜掠着,如在小湖面上一样;海水被它的似剪的尾与翼尖一打,也仍是连漾了好几圈圆晕”。这一错位,使故乡的“家燕”的活动背景和眼前的海燕的活动背景融为一体,作者似乎乘船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乡、祖国,浓烈的乡愁得到极大的宣泄。
三、小燕子形象的错位。
故乡的“家燕”那乌黑的羽毛,那剪刀似的尾巴,那劲俊轻快的翅膀,那轻盈优美的姿势,那积伶积俐、活泼可爱的形象,恒久地停留在作者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相反,就像对故乡、祖国的思念一样,它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高大。这样,郑振铎先生眼前的海燕形象又与脑海中的小燕子形象产生了错位。海燕不再是“飞舞的黑色的闪电”、“凶猛的海鸟”,也不再是“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伟大的革命预言者”,而是变成了“海上的小燕子”,“乌黑的小水禽 ”,“隽逸的从容的在海面上斜掠着,如在小湖面上一样;海水被它的似剪的尾与翼尖一打,也仍是连漾了好几圈圆晕”,“从容的憩着了。它们展开了双翼,身子一落,落在海面上了”。瞧,多么温柔可爱的小精灵啊!这样一来,作者又似乎看到了故乡的小燕子了。正如文末作者惊叹的“小燕子在海面上斜掠着,浮憩着。它们果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么?”!
总之,正是由于作者对小燕子成功的错位描写,使读者也不由自主地产生了错位的乡愁。
作者通联:邮编226632 联系电话:0513—8332699,0513—8016386 E-mail:nthadsdhy@163.com
hadhy311@yahoo.com.cn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