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主实用类文本阅读技巧

作者:不详  时间:2024/1/5 16:05:18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24

  一、传记的阅读技巧
  1.阅读传记作品必须懂得传记作品与其他文学作品的区别
  传记属于纪实性作品,纪实性要求传记记述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准确的、真实的。但历史的真实,只能是相对的真实,任何已经成为过去的历史是不可能全面复现的,任何对历史的叙述,也只能是相对真实的描述因此,传记允许作者对个别细节、某些场景进行符合时代环境的合理的、有限度的想象,以便丰富、生动地描绘人物.现人物特性。
  2.阅读传记作品必须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个人的个性、思想的形成必定会受到其所处的特定时代及其成长环境等外因的影响,了解这些重要事实可以使我们对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做出符合实际的分析,以便更立体地了解人物,对传主的思想、品格及功过做出客观公允的评价。
  3.阅读传记作品必须了解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传主的心路历程
  只有深人地了解传主的成长经历并感悟其心路历程,注重分析传主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志向和命运奋斗和机遇、挫折和成功、事业和爱情等诸多因素对其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在评价传主的思想、感情、品格、气质、成就等方面的同时,从中汲取精神养料,获得有益的启示,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形成主动规划人生的意识和能力。
  4.阅读传记作品还要关注有关传主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
  典型事件能反映传主一生中的主要功过,而且可以显示有关事件的历史进程及特点,有利于帮助读者把握文章的重点,理清传主人生发展的脉终:富有特性的细节描写能使传主的形象更加丰满,能帮助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传主的性格、思想。同时,关注有关传主的典型事件和细节还可以引发读者的思索,使读者从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教益。
   5.阅读传记作品需要注意传记中作者的评论性语句
  传记中有作者评论的一般称为评传。评传是传记中的跨类文体,处于人物传记和文学评论之间,一方面有对人物生平较完整的叙述,借以展示传主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作者结合这些叙述,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评价传主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由此可见,传记中的“评往往是文章的关键。
  6. 阅读传记作品需要注意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
  传记采用的表现手法与一般记叙文相似,有首尾照应、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等。此外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二、新闻的阅读技巧
  1.看标题抓要素,整体把握新闻内容
  新闻标题是新闻主要内容的提要,通过对题目的揣摩,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和主要内容。新闻属于记叙类文体,离不开记叙的要素,所以,分析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2.理清脉络把握文章结构
  看清文章前后的联系,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从而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消息一般都采用“倒金宁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通讯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阅读时要特别注意。
  3.把握中心把握主旨
  抓住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去把握文本的中心内容,研究文本的主旨,揣摩作者的写作动机和感情态度。
  4.研究写作技巧分析表现手法
  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对比、衬托、以小见大、烘托渲染、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几个角度去考虑。
  三、科普文章的阅读技巧
  1.整体把握微观勾勒
  (1)阅读原文后,可提出以下疑问: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最新成果?今后的发展前景如何?作者对此新成果的态度和看法如何?
  (2)理清全文的脉络,把握主要内容,迅速提取每一节的主要信息。
  (3)微观勾勒是指随时勾勒一些关键词语。一般需勾画圈点的词语有以下几类:
  关联词:常见的关联词有表递进、并列、假设、条件、因果、转折关系等几大类,阅读时,看到“首先”,要想到“其次”:看到“多项条件”,要找到“唯一条件”,看到“所以”要寻找“因为”.....高考命题者常常在关联词语的运用方面设置障碍,如把原文的充分条件说成必要条件、把因果关系表述成条件关系等。
  副词:科普文章在表述科技成果时经常用“已经将来、或许、可能”等词语,要分清已成事实或未成事实弄清词语的内涵和外延。
  否定词:科普文章中常用来表否定意义的词有“不非、没有、否决、推翻、拒绝 无条件、严禁 取消”等。其中要注意双重否定表肯定的意思,如果一句话中的否定超过三个,要先取出两个否定变为肯定,再理解全句的意思。还要弄清一些表否定意义的词语的确切含义,如“绝对”是“无任何条件的、不受限制的”“无条件”是“无要求限制”。
  表示相反的词语:注意科普文章一句话中表达内容上的相反,常用词语如“降低、截然相反、不同于”等。首先要具体理解表示相反的词语的意义,具体到一句话要仔细分辨词语的细微差别,如果两句话表达的内容不同,要把原句仿写下来,对照主、谓、宾的区别,如“满月的时候,地球两极的气温有所升高,但中纬度地区情况截然相反”理解“截然相反”可仿写“满月的时候,中纬度地区气温有所降低”
  比喻词:由于科普文章表达意思比较抽象,为了将要表述的内容说得具体,科普文章中常常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或词语的比喻义,理解时要找出“本体”如““信息高速公路 就是借用了美国 50 年代在全国修建的高速互联公路”,这句话中的“信息高速公路”的意思不是“互联的公路”而是“互联的信息网络”。要确切理解含有修辞的句子,应注意前后对照,特点对应。
  2.紧扣语境,把握内涵
  要准确理解判断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就要紧密联系语境,注意上下文的修饰、指代等暗示条件,从而把握其内涵。科技类文章阅读考查的词语往往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些词语要么是关键信息点(如指代性词语、概念性词语),要么就是省略(或承前或启后)了相关阐释内容。这些词语往往已突破了其原来的意义限制,与具体语境结合而有了新的内涵。如何准确理解文中这些词语的含义呢?在熟知词语固有意义的基础上般有以下主种技巧:1瞻前顾后法,即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义项;2比照辨析法,即仔细比较辨析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和同义词、近义词在语言运用中的差异3参考语境法,即根据语境揣摩词语的语境义、比喻义借代义等,分析词语派生或隐含的内容
  科普文中的重要句子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可以用“抽取主干法”,抓住句子主干理清那些修饰、限制等附加成分,进而理解其含义。二是内涵较为主富的句子,应该依照“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上下文语境,仔细领会,整体解析。三是与文章中心和结构密切相关的句子(如文眼句、中心句、过渡句等),要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既要注意它在段中或篇中的位置,还要看清来龙去脉。
  3.找准信息,识别混淆
  科普文章的阅读主要考查的是信息的筛选和分析比较的能力,说得通俗士些,就是“找”和“比”两种能力般分两步走:
  第一步,阅读题干和选项。要一字一句地读,找出考查的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然后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有重点地阅读全文,西出与选项有关的信息。
  第工步,比较选项和与选项有关的文中信息。找出题干中的干扰项,找准原文的关键词句,细心与题干对照。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认真比对:1是否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混淆:2是否偶然、必然混淆:3是否指代混淆是否主客颠倒,是否偷换概念:4是否现实和设想混淆:5是否肯定和否定主要和次要关系混淆,是否无中生有:6是否条件和结果、原因和结果的关系颠倒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方法
  1、 “理解”题
  所谓“理解”,指的是:①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答题须知
  1.对重要概念的理解,答题时要注意
  (1)理解词语的临时意义,辨析不同义项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隐含意义。
  (3)结合文体特点,理解词语的表达作用。
  (4)理解概念间的关系。比如句子中的复指关系就可以五相解释
  (5)理解代词的含义。文章中的代词运用非常灵活指代的范围极为广泛,它既能替代实词、短语、句子、语段,又能替代动植物及天上地下的任何事物,还能替代复杂的概念。
  2.对重要句子的理解,答题时要注意
  (1)联系上下文推断句子的准确含意
  (2)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关键词或在结构上具有起承转合等作用,或在意义上表明对象、原因、方式 、途径等,如“为什么”“怎样”“如何”“认为”等。
  (3)注意句子的表达形式。有时,句子比较长,句子的结构比较复杂,句子中的词语具有比喻性、指代性作用,这时就需要对句子本身的结构或写法做必要的分析,以帮助抓住关键词语,把握句子的指向。如果是简单的单句抓住主、谓、宾,就大致可以把握句意。
  (4)注意句子的位置及句间关系。要抓住句子的“管辖”范围从句子的“管区”内寻找答案。
  3.常见干扰项设置:
  (1)词语(概念)的理解常常设错在“偷换概念”“扩大范围”“缩小范围”和“答非所问”上
  (2)句子的理解常常设错在“正误倒置”“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和“答非所问”上。要特别注意“答非所问”和“无中生有”此类问题若不仔细辨别就会出错
  二“筛选”题
  “筛选”指的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带有“属干”“不属于”特点的都是筛选题
  答题须知
  1.从题干要求出发确定信息区间
  首先是审读题干,题干是方向,是“命令”,题干规定答题的范围。其次要依据题干找准信息区间,确定展开筛选整理的范围。
  2.从确定的筛选范围中的关键词句人手,发掘隐含信息
  3合理转换
  通常包括以下转换方式:正反角度的转换,通常将反面切入转换为正面切人;疑问句转换为肯定句:具体的转换成概括的:含蓄的转换成显豁的:人称的转换:表达方式的转换,通常将叙述、描写转换为说明、议论。
  4.精要整合
  整合时,对筛选的信息有两种处理方式:为摘录式,可将文中关键语句、中心词抄录整合;十为归纳式,对文章内容分析综合,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5.“筛选”题解题思路
  “筛选”题解题的关键是看准“区别占”(1)借助文本的标示词语来帮助判断:
  (2)借助题干的关键词语来帮助判断:
  (3 借助问题涉及的区域来帮助判断
  三“分析”题
  “分析”即“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答题须知
  1.扣中心,以纲代目
  中心句是语段的“总纲”。分析语段结构,如果语段有中心句,首先必须找准中心句。
  2.注意开头结尾
  开头和结尾往往在全文中起引入、总领或总结的作用,明确了它们与前文或后文的关系就很容易把握文章的基本思路。
  3.辨别标志性词句
  有些文章,为了表达得清晰,往往用一些标志性的词句来表明前后、上下内容闻的关系,如关联词、过渡句、总领句等。
  4.看句段分析关系
  各句之间都有一定的顺序,阅读材料时,定要根据这种顺序,理清语句间的关系,进而理解语段或全文的内容。
  四“归纳、概括”题
  “归纳、概括”指“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答题须知
  1.“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时要注意:
  (1)对段落内容的归纳。首先要找中心句,其次要分析句间的关系。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要准确归纳段落的意思,就必须弄清各个句子的意思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2)对层次内容的归纳。首先要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过渡段,其次要分析段落之间的关系
  (3)概括中心意思。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①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②抓关键部位,如文章标题、开头 结尾;
  ③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及思想状况、作品产生的背景,甚至与文章运用的材料相关的一些情况进行思考,这有助于全面准确地概括全文的主旨
  2.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时要注意:
  (1)整体解读,筛选出文中直接表明作者观点态度的语句。
  (2)分析文章的中心内容,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态度。
  (3 分析文中的材料,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4)从结构分析入手,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5)分析作者对有关事物的评价,把握引述材料隐含的作者的真实意图。
  (6)通过对文中不同观点、不同态度的比较,辨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