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母亲》教学微课

作者:佚名  时间:2022/12/14 16:10:04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259

《荷叶 母亲》教学微课
  《荷叶•母亲》这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它是一篇爱的美文,作者被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生动场景所感动从而联想到母亲的呵护与关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爱。本文作者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冰心。《荷叶•母亲》出自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 单元。本单元属于“亲情单元”,从内容主题来看,都在表现亲情,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这首散文诗通过描绘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动人场景,歌咏母爱,表现荷叶母亲美好而伟大的形象。
  《荷叶•母亲》是一首赞颂母爱的散文诗,在教学时应定位在感受母爱的位置上。本课的学习重点是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品味积累和写法的借鉴。教材把它安排在泰戈尔的《金色花》之后来学,是想让学生趁热打铁进一步掌握借物喻人的散文诗的阅读和写作方法
  本节课围绕教学目标层层进行,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在听读,品读,悟读中感受画面之美,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以朗读为主,通过多角度的读,学生能读出情感,从中感悟母爱的伟大。最后再拓展学习写法,让学生回归语文学科的本质,在反复、多样的阅读中品味,在阅读中收获,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因初一学生年龄较小,对于语文术语基础略显薄弱,且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和能力都还相对薄弱,还需要加强练习。
  文中的比较有两个,一是心理的变化,一是对荷叶、荷花的描写。心理的变化,表达了对母亲的赞颂,而那被慈怜荷叶关怀的荷花,与开头对家乡院子中荷花的描写呼应,表现对于家庭、亲情的依恋。引导学生们比较描写的变化,进而去理解对亲情、对生命的依恋之情,这是整节课的主要脉络。同时,文中还有一些细节同样也让我们品读,例如在雨中“我”的动作、“无遮蔽的天空”与“无遮拦的天空”之间的区别等,都可以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比较阅读,去体会文中充满诗意的爱。这时,再补充一些相关的诗篇,可以将作者笔下的母爱延伸出去,与《金色花》一样,感受更加博大的爱意。
  同学们,在你们的朗读中。老师看到了你们对母亲的感恩,因为你们明白了,岁月悠悠,漫漫人生路上总有一个人为你付出,无怨无悔,她就是母亲, 孩子们,当你们啼哭于襁褓时,母爱是温暖的摇篮,当你第一次学会行走时,母爱是幸福的牵手,当你熬夜备考时, 母爱是一杯暖暖的热茶。当你卧病在床时,母爱是一双布满血丝的双眼,当你犯错误时,母爱是洒在你伤口,却疼在她心头的那把盐,母爱这是这人世间最纯洁最无私的爱,养育之恩,无以回报,让我们共同说一声,我爱你妈妈。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