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作者:刘彩霞  时间:2011/3/16 11:21:46  来源:!laoshi原创  人气:3800

  一、指导思想
  在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下,向课堂教学要质量,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书共六个单元,每个单元有三部分内容:课文、“表达•交流”综合实践、语文趣谈。其中课文又分三个层次:主读课文两篇、“比较•探究”若干篇、课外自读两篇。
  主读课文:一般用2-3课时,精读、精讲,教师的解读指导应多一些。
  比较•探究:每篇课文,一般用1-2课时,教师可已逐渐放手,以学生自读为主,让学生有较多的甚至完全的自主阅读。
  课外自读:由学生在课下自学。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三班、四班的语文教学。
  九三班共有学生47名,为应届生。该班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尤其转入学生的基础、学习习惯都差,跟不上。大多数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差,部分学生经常不交作业。抄答案现象严重。背课文慢,多数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背诵任务。不注重积累,不阅读。部分学生书写习惯不好,字迹潦草,无法辨认。九四班共有学生31名,为补习生。该班学生基础差,好学生少,差学生多,完成作业的习惯差。复习不主动,不自觉,个别学生课堂纪律差,不服老师管教,比较令人头疼。
  因此,我打算以激发学生兴趣和信心入手,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阅读和作文训练,夯实基础知识,争取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学习掌握常用的汉字,词语,背诵积累指定的古诗文,达到熟练,准确。
  (2)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理解词,句,把握主旨。
  (3)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其想像力和创造的潜能。
  (4)具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学会倾听,表达和交际,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交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5)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根据需要,能运用常用的表达方式,在指定时间内,完成相应字数的写作。
  2、过程与方法方面
  (1)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能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
  (3)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增强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尊重规律,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和学态度。
  (2)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使其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3)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着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文化的营养,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五、方法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领会《新课标》内涵,钻研《考试说明》
  新课标是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依据和指导性纲领,是中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所以吃透课标才能吃透语文中考的方向,方法,才有可能展开针对性的学习。
  《考试说明》是课标的具体化和进一步的精细化,中考试卷的样本,因此,必须认真研究考试说明,让复习做到低时高效。
  3、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4、把握中考动态,追踪中考考点趋向,根据学生所需,精心选择有价值的,含金量高的材料给学生,力争事半功倍。
  5、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试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6、重视阅读训练,在各类文体常识的指导下,教给学生一些答题技巧,结合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7、加强写作训练,要求学生多观察,多积累,多感悟,全面地尽可能地提升学生作文的质量。
  8、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9、沟通课内课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学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习语文实践的机会。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安排
  1~2 第二单元
  3~4 第三单元
  5~6 第五单元
  7 第一次摸底考试
  8~9 第六单元
  10 复习七年级上册
  11 第二次摸底考试
  12~14 复习七下、八上、八下、九上、九下古诗词、文言文
  15~16 综合复习,做几套综合试题
  17 参加中考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