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一网打尽

作者:薛良淮  时间:2009/5/1 19:03:53  来源:tiantian 转发  人气:4155
  考点解读和考前提醒
  《考试大纲》把“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这一考点列人高考内容。这里所说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主要指的是词类活用。文言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或用法,也使词的意义发生一定的变化,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常见的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动同用作名词等。
  2005年以前此考点不作为直接命题点,基本上没直接设题,但在文言文翻译中不可能不涉及到此考点。因此做文言文翻译时,特别要注意正确理解这些特殊词语的用法。在翻译文言文时,判断一个词是否活用,可以从它在句中的位置,与前后词语组成的关系,以及具备哪些语法特点等方面加以判断。如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既不是并列结构,也不是偏正结构,则可能是主谓、动宾结构,那么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沛公欲王关中”的“王”就活用为动词。
  知识附录
  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形容同、名词活用作有“使”“令”意义的动词,表示“(主语)使(宾语)怎样”。
  1.动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例如: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命)外连横而斗诸侯(斗:让……争斗)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屈:使……弯腰)以夭梅病梅为业(夭、病:使……弯曲使……生病)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发出声音)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中军置酒饮归客(饮:使……饮酒)闻寡人之耳(闻:使……听到)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来:使……来)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舞幽壑之潜蛟(舞:使……起舞)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保:使……安定)王兴甲兵,危士臣(危:使……受到危害)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毕礼而归之(归:让……回去)坐定,公子从车骑(从:让……跟着)侯生乃屏人间语日(屏:使……退)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状态。例如: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弱:使……肖J弱)昂其直,居为奇货(昂:使……高)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削弱)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愚:使……愚笨)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今温尊长安君之位(尊:使……尊贵)洁其居,美其服(洁:使……洁美:使……美)既来之,则安之(安:使……安定)数十伶人困之(困:使……处于困境)栗深林兮(栗:使……战栗)惊层巅(惊:使……震惊)艰难苦恨繁霜鬓(繁:使……增多)屈贾谊于长沙:(屈:使……受委屈)而高其直(高:使……抬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使……错)
  3.名词偶尔也有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成为某种人或事物。例如: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为王)既东封郑(封:使……成为边界)阔秦以利晋(利:使……得利)生死而肉骨(肉:使……长肉)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臣:使……臣服)
  二、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名词活用作有“认为”“以为”意义的动词,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表示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状态。例如: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小:认为……小)予怪而问之(怪:认为……怪)渔人甚异之(异:认为……奇怪)贵货而易土(易:认为……容易)患志之不立(患:以……为忧患)越国以鄙远(鄙:以……当作边邑)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以……为哀)成以其从,劣之(劣:以……为劣认为不中用)惠王患之(患:对……感到担忧)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羞:对……感到羞耻)则耻师焉,惑矣(耻:以……为耻)天下苦秦久类(苦:以……为苦)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以……为美)
  2.名词的意动用法,表示把宾语当作某种人或事物。例如:
  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以……为粪土)侣鱼虾而友康鹿(侣:以……为伴友:以……为友)襟三江(襟:以……为襟)带五湖(带:以……为带)试使斗而才(才:以……为有才能)齐桓公客之(客:以……为客)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把……当作老师)
  三、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活用作动词后,就具有动词的语法特点.不再表示人事物,而是表示与这个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例如:
  左右欲刃相如(刃:杀)神弗福也(福:赐福)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名:说明识其本名)云青青兮欲雨(雨:下雨)而此独以钟名(名:命名)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事:侍奉)置人所替鱼腹中(曹:用网捕)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绳:约束)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籍:登记)道芷阳间行(道;取道)沛公欲王关中(王:为王)虎鼓瑟兮笃回车(鼓:弹奏)赵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侯:封侯)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游泳)晋军函陵(军:驻军)树之以桑(树:种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穿)填然鼓之〔鼓:击鼓)子孙帝王万世之一也(帝王:称帝,称王)范增数目项王(目:以目示意)刑人如恐不胜(刑:处罚)师道不传也久矣(师:从师)朝歌夜弦(弦:奏乐)族秦者,秦也(族:灭族)义不赂秦(义:坚守大义)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礼遇)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筑舍定居)函梁君臣之首(函:用木匣装)去今之墓而葬焉(墓:修墓)是时以大中垂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抚:担任巡抚)买五人之脱而函之(函:用木匣装)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以放其所为(族:表彰)其疾病而死(疾病:患病)仕宦于台阁(仕宦:任官职)出师一表真名世(名:传名)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饭:吃饭)得其尤绝者家焉(家:安家)杖至百(杖:挨打扳子)臣乃敢上璧(上:献上)怀其璧(怀:怀里藏着)仁而下士(下:谦逊地对待)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
  四、名词用作状语
  在文言文中,名词经常作状语,直接修饰、限制动同谓语。例如: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当奴隶)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东割膏映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东、北:在东边、在北边)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晚)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夜葺火,孤鸣呼曰(夜:在夜里)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冀蔽沛公(翼: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塞中人又鹜伏类(鹜:像鸭子一样)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用船,坐船)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里)事不目见耳闻(目:亲眼,耳:亲耳)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坐船)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面:当面)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廷:在朝廷上)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掺之(石青:用石青)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从小路)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日、月:一天天、一月月)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朝:在早上,暮:在晚上)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向上,下:向下)碧水东流至此还(东:向东)失期,法皆斩(法:按照法律)必庙礼之(庙:在庙堂上)日食饮得无衰乎(日:每日)席卷天下(席:像席子一样)包举宇内(包:像包裹一样)囊括四海(囊:像口袋一样)吾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的礼节)头发上指(上:向上)骊山北构而西折(北:向北,西:向西)廊腰缦回(腰:像人腰)檐牙高啄(啄:像鸟嘴)有泉侧出(侧:从旁边)雨泽下注(下:向下)东犬西吠(西:对着西边)山巅崖限当道者(限:像门槛一样)孔雀东南飞(东南:向东南方)墙橹灰飞烟灭(灰:像灰一样,烟:像烟一样)赢得仓皇北顾(北:向北)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亲手)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外:在门外)岁征民间(岁:每年)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笼:用笼子)取儿稿葬(稿:用草席)怒发上冲冠(上:向上)皆谦而礼交之(礼:以礼,用礼)
  五、形容词用作名词
  秦孝公据般函之固(固:坚固的地势)晓看红湿处(红:红花)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绿叶、红花)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近:平坦的地方、距离近的地方)险以远,则至者少(险、远:险峻的地方、距离远的地方)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远近:天下的人)将军身披坚执锐(坚、锐:坚固的铭甲、锐利的兵器)吾尝跌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高:高处)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微:细小的方面)越国以鄙远(远:远方的国家)供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虽无四方之忧(忧:忧愁的事,指外患)少长咸集(少长:年纪轻的,年纪长的)人君当神器之重(重:重大的权力)居域中之大(大:重大的位置)惧谗邪(谗邪:进谗言的邪恶小人)传道受业解惑也(惑:疑惑的问题)择善而从之(善:好的意见)宾主尽东南之美(美:俊美的人,俊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后两个“老”:老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后两个“幼”:孩子)
  六、形容词用作动词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穷:看尽)毛墙丽姬,人之所美也(美:赞美)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高:升高)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多:推崇,赞许)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走到尽头)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远:远离)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吹绿)竭死力以补救(竭:用尽)始速祸焉(祸:招致祸患)薄产累尽(尽:赔光)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缩小削弱)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爱)尊贤而重士(重:敬重,看重)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处于困境之中)素善留侯张良(善:交好)秋毫不敢有所近(近:接近,接触)刑人如恐不胜(胜:用尽酷刑)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齐彭疡为妄作(齐:看作相等)勇者竭其力(竭:完全使出)智者尽其谋(尽:充分献出)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完:保持完整)亦以明死生之大(明:说明)强者天而病者全乎(全:保全)物华天宝(华:有光华,宝:有珍宝)人杰地灵(杰:有俊杰,灵:有灵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第一个“老”:尊敬)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个“幼”:爱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尊重)明于治乱(明:明晓,通晓)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短:低毁)且公子纵轻胜(轻:轻视)
  七、动词用作名词
  弹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产品、收入)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得:收获、心得)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作、制:措施、制度)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谗、讥:诬陷、嘲讽的话)钩党之捕遍于天下(捕:搜捕活动)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金玉珍珠)追亡逐北,流血漂槽(亡、北:败逃的人)其继有再者乎(继:继承人)间能而任人(能:有才能的人)而其见愈奇(见:见到的景象)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达的人)谬其传(传:流传的文字)未尝有坚明约束者(约束:盟约,条约)今邯郑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救:救兵)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