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普通高考语文(广东卷)试卷评价
作者:广东省教育考试院 时间:2008/11/20 23:12:4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2440
今年我省高考语文命题的基本思路是,在去年的命题基础上,根据我省的教学实际,继续稳步推进,稳中求变,变中求新,力求全面反映新课标的语文能力要求,继续发挥高考试题的反拔作用和杠杆作用,探究语文教学和考试的基本规律,深化语文新课程改革。
一、指导思想和命题思路
1.充分发挥考试对教学的有效引导
在目前的现实条件下,高考除选拔功能外,还承担了部分对中学教学管理的作用。同时,高考语文的纸笔考试形式,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还不能够全面考查考生的语文能力,也不能完全准确地测评学生的语文水平。围绕语文能力的考核,通过考查形式和内容的不断补充和完善,有利于考查效度的提高,以便更好地完成选拔功能,并进一步发挥高考对教学的引导作用,加深人们对语文教学和课程改革的理解。因此,全面、准确把握高考语文的性质、内容和特点,研究高考语文的内容和题型的考查效度和功能,关注中学教学现状,了解考试与教学的有机联系,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试题的考查过程和结果;并通过考试内容和考查方式的完善,有效协调考试与教学之间的矛盾,在完成高考选拔功能的前提下,达到对中学教学的有效引导,深化高中新课程改革。
鉴于高考试题对中学教学所起的杠杆作用与反拨作用,我们通过试题考查形式和考查功能的不断改进,促进中学教学的发展,体现教学与考试的有机联系。如我们通过试题来强调语文积累的“过程与方法”,在2007年的高考试题中,对汉字书写的考查结合写作进行,改变了选择题的考查形式,回归到语文文字应用的本身。这有利于中学在日常教学中强调学生日常书写汉字的规范意识,改变过去通过做题来达到语文积累。今年,我们又对词语的考查进行了改进,采用一个语段考查四个词语,回到了阅读的常态,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基本方式,并提醒考生扩大阅读量,在日常阅读中加强语文积累。
2.从能力考查统一课标要求与高考选拔
新课程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语文课程,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强调语文素养的形成。高考以能力立意,注重考查的效度和区分度、考试的公平与公正,强调选拔功能。因此,课标要求与选拔功能的统一,要求高考语文从能力考查出发,并以能力考查为重点。
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高考语文的主要考查内容。文本阅读和写作在考查上,一是加强了基本阅读能力的考查,二是根据课标的要求突出了应用、审美和探究能力的考查。现代文阅读的考查在新课程改革下变化较大,原来的“社科科技文,文学作品”发展为现在的“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在这三类文本的考查中,我们紧扣课标和考纲要求设计试题,“论述类文本”的考查主要用来检测考生基础的阅读能力,在具体考查中着重考查考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如能否概括和提炼文本观点,能否发现材料和观点之间的逻辑联系。
与以往的考试内容相比,“文学类”和“实用类”文本变化较大。考纲中新增了许多文体,这些文体扩大了命题的范围,同时也进一步向中学传达了扩大阅读视野、提高阅读能力的要求。这两类文本试题的命制,考查上尽量反映同类文本阅读的基本规律和整体阅读能力,如小说和散文考查的是文学类文本的阅读能力,访谈和科普文考查的是实用类文本的阅读能力;同时也突出两类文本的不同阅读能力的要求,如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着重于对艺术形象的感悟和文本价值的独到理解,实用类文本着重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准确解读,以及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力。另外,阅读文本的内容虽然依托在文体上,但从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的考查,其主要内容还是阅读能力。
写作能力的考查,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目前中学的作文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过于注重作文命题形式的训练和考查,把写作能力的教学主要建立在不同命题形式的作文训练上,有时又过于注重写作技巧的训练,希望通过技巧型的写作模式,达到高考作文的高产出。
而写作的考查,不拘泥于命题形式,以学生能写、想写、有话写等为出发点,并尽量考虑到各类学生的要求和各种文体的要求,在审题上不为难学生,把对审题能力的考查蕴藏在学生的作文立意中。
同时,能力考查还注重新情境和新形式的使用,注重综合能力的体现,而不以单项能力为考查重点。如语言文字应用的两道题,分别考查语言应用的简明、连贯、得体和鲜明、生动、准确,两道题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要求考生具备综合表达应用的能力,而不单独考查考纲要求的单项能力,但要求考生能够熟练掌握和综合运用考纲中所要求的各项能力。
二、试卷内容和考查情况
今年我省高考语文的试卷结构与2007年基本保持一致。全卷共6道大题,24道小题,选择题32分,非选择题118分,满分150分。考生需回答必考内容的18道小题和选考内容的3道小题,答题量与去年基本一致。今年的试卷在内容上仍可分为三大部分:语言基础知识、阅读和语言表达(写作)。这三大部分的能力层级不同,在命题设计上,能力层级较低的内容侧重于基础性,主要用以对中学教学的引导,能力层级较高的内容侧重于选拔性,主要用以对考生群体的区分。其中,语言基础知识部分注重于内容的基础性、考查的稳定性,阅读部分和语言表达部分注重于能力的考查和考查的灵活应用。同时,在保持去年的难度结构的基础上,降低了选择题的难度,有利于考生更好地把握好考场时间。从考试的结果来看,今年的平均分大约为91.6左右,比去年的平均分提高了近3分。
1.在语言基础知识的考查上,更加强调常用字、词的考查。字音的考查选用了“形异音近”、“形近音异”和“形同音异”(多音字)三类常见常用词语作为考查内容,体现出语音积累的规律。其中,成语的考查改变了过去单个句子的形式,而是采用一个语段集中考查.通过语段来考查成语,符合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的学习方式。这部分的试题难度较低,大多数的考生都顺利完成。
2.在古代诗文阅读的考查上,文言文文本回归史传体文章,在内容上继续体现阅读浅易文言文这一考查要求,考点的稳定有利于中学文言文的常规教学。文言文的考查难度较去年有所下降。体现考生文言功底的断句和翻译也比往年容易。从考查结果看,文言文部分的整个难度有所下降。
古代诗歌的考查选择了两首诗作为考查内容。同一题材的两首诗的对比阅读,更能凸显考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在命题上,仍然采用两个小题的形式,前一题较简单,保证绝大多数考生得分;后一题则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这道试题在难度上与往年接近。
名句名篇默写的考查,与去年一样,采取了四选三的考查形式和6分的赋分。在两年前公布的指定考查背诵篇目,对今年的考生来讲,难度不大。今年考查的诗句都是名篇中的名句,难度较小。从数据来看,今年的难度明显降低。此题对教学的引导作用远大于区分选拔功能。
3.根据今年大纲的要求,今年我省的论述类文本的考查继续沿用了去年的考查模式,在考查内容和难度上强调“基础阅读”这一考查要求,与选考内容的现代文阅读在能力层次和考查功能上有所区分。
我们从去年开始就改变了过去纯粹选择题的考查,要求考生在阅读中能基本“读通文本”“读懂文本”,强调整体阅读的能力,主要考查文本的重要概念、重要句子、主要观点,改变了过去科技社科文段选择题考查的“杂碎细”的特点。今年文本的阅读难度较去年大,但试题本身难度并不大。从考后的数据看,这部分试题的难度与去年非常接近。
4.今年的选考内容在文本的选择上有较大的调整,文学类文本选用了小说,实用类文本则选用了科普类文章。这是我省自主命题以来第一次考小说,同时也是第一次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科普文章。小说和科普文章在内容、体裁、语言上差别较大,凸显出选择性。两个文本在阅读难度上没有明显的差异,试题也很平稳,考虑学生在平常训练中比较少做到这两类的对比训练,以及去年学生对两类文本的倾向,估计小说的选择率仍然要低于科普文章。从考试结果看,文学类的选择率(38%)仍然远低于实用类(62%),但比2007年的差距有所缩小。
和论述类文本考查不同的是,选考内容考查的是阅读中的较高的能力层级,试题主要用于对考生进行区分和选拔。从考查的结果来看,这部分的试题的得分率比预估的要略低。
5.在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的考查上,今年的试题和去年的命题思路一致,一道题考查考生筛选信息、压缩语段的能力,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侧重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另一道题注重形象思维能力的考查,侧重语言表达的鲜明、生动。这两道试题考查的是考生的语言综合表达和实际运用能力,用于对考生的区分。因此,这两道题在命题上要求试题情境新颖、设问巧妙,以便能达到更好的考查效果,实现有效的区分。
6.在写作能力的考查上,今年的作文题采取了直接给出作文题目这一命题形式,要求考生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写一篇作文。高考作文考查的表达应用能力是一种综合的语言表达能力。即通过作文表达反映出考生的生活阅历,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对常见文体和文字表达技巧的掌握以及语文常识的积累。因此,命题作文和其它作文形式一样,都是希望在既有限定又具有开放性的作文内容下,能够让考生在较好地完成作文的同时也能进行有效的区分。同时,命题作文的提出也希望中学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而不拘泥于作文的命题形式。从今年评卷场上的情况来看,虽然今年的作文平均分略高于去年,但今年这个带有辨证思维的试题,同比往年相比,暴露出了考生在写作上更多的问题。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