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火海坠亡启示:什么都能缺不能缺常识
作者:不详 时间:2008/11/17 11:47:06 来源:网络转载 人气:2631
然而,一旦校园悲剧产生,我们就把悲剧的茅头毫不留情地指向学校教育 ,似乎学生的一切安全教育活动都由学校来承担,只可惜我们忽略了家庭教育在安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比如在这次火灾产生的原因,并不是学校的安全做不到位,而是学生违规使用“超大功率电器” “热得快” 引燃衣物所致。
我想没有哪所大学甚至是中小学校允许学生使用“热得快”这样的“超大功率电器”电器产品,但作为一个学校,学生偷偷使用“热得快”是为了占便宜,或许是为了方便。现代的大学,我想是有专门的热水供应的,也有饭堂,使用“热得快”干什么?学生使用“热得快”时像小偷,教师是很难发现的。
使用“热得快”不安全吗,未必!要是使用“热得快”不安全,社会上的那么多“热得快”不早就成为了危险产品了?我的同事们大多是用“热得快”来热水洗澡,至今还没有哪位感觉到“热得快”具有危险性,倒认为很方便。有人认为,这些曾经“遨游题海”的大学生们,常常能把物理考满分,却往往不谙用电常识。我 也想不通,这些天之骄子怎么把衣服挂在电线旁。
记得农村孩子在灶边烧火时,常常要把灶前的柴草放离灶门远一些,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发生火灾。除了易燃易爆物品外,一般物体起火一般由小到大有一个过程,既然衣服着火了,这些大学生们为何不赶快把燃烧着的衣服取下来用水熄灭,或用其它方式扑灭?难道这些女生的衣服都是易燃物品,难道刚刚起火的瞬间就把她们吓得没有胆了。邻舍的学生看见发生了火灾难道不懂得组织同学来灭火(好象没见学生灭火的相关报道)?
缺少常识,是当今大学生的一个通病。而一个人获取常识的途径,特别是安全常识的途径,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我们家庭的早期教育。比如,不准玩火,不准玩电,不要接触农药之类,在学校不准打架,遵守校纪等。另一个途径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在生活中常识积累。如今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成天在书本中拿着笔“跳舞”,而很少走进生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在父母的呵护下成了一名书本知识的大学生,而没有成为生活常识的大学生。琴棋书画皆会,就是煮饭洗衣不会;跳舞什么步都会,一拿起锄头就想打瞌睡。大学教育是一个功利性教育,对安全教育没有重视。而同样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甚至在教材中很少谈到生活常识。记得两年前曾听了一个市级教学观摩课,一位老师在讲授〈灭火〉这一节时,用多媒体教学图片动画相结合,很是打动评委,被评为一等奖。但他却没有提出生活中常碰到的火灾情况及灭火方法。
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安全问题,经历多了,就会遇危险沉着冷静,多想排险方法,这就是生活。日常生活给我们经验给我们教训,日积月累我们才能防患于未然。
也许,我们拥有了丰富的生活常识,我们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
也许,我们学会了生活,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也许还是古话说的好:玩火者自焚。
尽管我这样硬起心肠哽咽着泪写了上面文字,但是最后,我还是为这四个花季女大学生吊唁:人生好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莲江点点萍。
文章评论
共有 1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